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夏商 >> 详情

甲骨占卜问吉凶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8-07 | 阅读:3961次
历史人物 ► 甲骨文

甲骨占卜是商周时期重要的巫术与决策手段,主要通过灼烧龟甲或兽骨观察裂纹(称为“兆”)以判断吉凶,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晚期。以下是关于甲骨占卜吉凶的史实性解析:

甲骨占卜问吉凶

一、占卜流程与吉凶判定

1. 材料准备

多选用龟腹甲或牛肩胛骨,经打磨钻孔后,由贞人(占卜官)在背面凿刻枣核状凹槽。商王武丁时期甚至设立“龟人”官职专司取材。

2. 灼兆问卜

用炽热金属灼烤凹槽,正面产生“卜”字形裂纹。裂纹走向决定吉凶:纵向主纹(兆干)连贯为吉,横向支纹(兆枝)断裂多主凶。《周礼》记载“凡卜筮,君占体,大夫占色”,裂纹形态与颜色均影响判断。

3. 卜辞记录

甲骨文常以“贞”字开头,格式为“前辞(日期)+命辞(问题)+占辞(预测)+验辞(结果)”。如著名的“癸卯卜,争贞:旬亡祸?王占曰:有祟!”表明商王判定未来十日将有灾祸。

二、吉凶分类体系

1. 大吉与弘吉

出现顺直清晰的兆纹,常伴随“受又(祐)”、“王占曰吉”等刻辞,多用于祭祀、征伐等国之大事。

2. 小吉与引吉

次级吉兆,兆枝稍有曲折但无明显断裂,多见于田猎、农事等日常事务。

3. 凶兆特征

- “有祟”:兆纹紊乱,预示鬼神作祟

- “亡祸”:兆枝中断,象征行动失利

- “不玄冥”:兆象模糊难辨,需重新占卜

三、占卜的深层逻辑

1. 天人感应体系

商人认为裂纹是祖先神意的显现,《礼记·表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占卜实质是统治者与神灵的对话。

2. 占卜局限性

现存甲骨可见“重复占卜”现象,如对同一事件连续卜问十余次,反映决策中神意与人为的博弈。西周中期后逐渐被蓍草占筮取代。

四、考古佐证

安阳殷墟出土的16万片甲骨中,吉凶类卜辞占比超60%。学者陈梦家统计,武丁时期征伐卜辞的吉兆率高达73%,与商朝军事扩张期相符;而帝辛(纣王)末年凶兆比例显著上升,印证国势衰微。

甲骨占卜的吉凶判断既包含原始宗教观念,也折射出早期王权的统治智慧,其“象-意-事”的思维模式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易经》卜筮体系。

文章标签:

上一篇:清朝康熙帝亲政大典 | 下一篇:周王室与诸侯关系变迁

夏商之际危机治理者

夏商夏桀

夏商之际的危机治理者主要指在商汤灭夏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政治家、军事家及宗教人士。这一时期(约公元前1600年)的权力更替涉及经济崩溃、统治合法性

甲骨占卜问吉凶

夏商甲骨文

甲骨占卜是商周时期重要的巫术与决策手段,主要通过灼烧龟甲或兽骨观察裂纹(称为“兆”)以判断吉凶,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晚期。以下是关

妇好率军征伐鬼方

夏商妇好

妇好作为商王武丁的配偶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明确记载的女性军事统帅。关于她率军征伐鬼方的记载,主要见于甲骨文与后世文献,以下是基于考古与历

牧野之战周克商

夏商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是商周之际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决战,发生于约公元前1046年(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推测)。此役标志着商王朝的覆灭与周王朝的建立,是中国古代

甲骨占卜问吉凶

夏商甲骨文

甲骨占卜是商周时期重要的巫术与决策手段,主要通过灼烧龟甲或兽骨观察裂纹(称为“兆”)以判断吉凶,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晚期。以下是关

商王察祀天象

夏商甲骨文

商王察祀天象是商代宗教祭祀与天文学密切结合的重要反映。根据甲骨文、考古发现及文献记载,商王室对天象观测和祭祀具有严谨的体系,其主要内容和特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