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三国 >> 详情

典韦死战护曹操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6-11 | 阅读:9882次
历史人物 ► 曹操

典韦死战护曹操的事迹主要见于《三国志·魏书·典韦传》,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忠勇壮举。以下是基于史料的分析和延伸:

典韦死战护曹操

1. 背景与职务

典韦是曹操麾下宿卫将领,以膂力过人闻名,擅使双戟。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张绣,张绣起初投降后又突然反叛,因曹操纳其婶邹氏引发不满。典韦时任都尉,负责曹操的中军护卫。

2. 死战细节

- 兵器与战力:据《三国志》载,典韦在宛城之战中持长戟左右挥击,一戟劈下敌戟即断,击杀十余人。

- 断后掩护:曹操突围时,典韦率亲兵死守营门,身被数十创仍短兵接战,最终因寡不敌众力竭而亡。其惨烈程度连敌军也不敢轻易靠近尸身。

- 时间拖延:典韦的死战为曹操赢得逃脱时间,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亦在此战中身亡。

3. 历史评价与影响

- 陈寿评典韦“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强调其护卫之忠勇。曹操事后痛哭,募人偷回典韦遗体厚葬,并多次祭奠。

- 典韦位列曹操“五子良将”之外的顶级猛将,与许褚并称“虎贲双雄”,其形象在后世文学(如《三国演义》)中被进一步神化,增加了“双戟八十斤”等细节。

4. 延伸知识

- 武器考据:汉代长戟实为重兵器,典韦所用可能为“卜字戟”,结合劈砍与突刺功能。

- 军事制度:典韦的宿卫角色反映曹操对亲兵统领的选拔标准——勇猛与忠诚缺一不可。

- 宛城之战后续:此役暴露曹操轻敌之过,成为其军事生涯少有的惨败,张绣后再度投降仍被曹操接纳,体现政治权衡。

典韦之死既是个人武德的巅峰,也折射出乱世中武将的宿命。其事迹在魏晋时期已被纳入“勇烈”典范,成为后世忠勇文化的符号之一。

文章标签:

上一篇:汉宣帝中兴明君 | 下一篇:罗含与《湘中记》的历史价值

群雄争霸天下分久必合

三国三国

“群雄争霸,天下分久必合”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核心规律之一,体现了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政治周期。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1. 历史周期律的典型案例

吕布:英勇善战,命运多舛的豪杰

三国吕布

吕布,字奉先,东汉末年名将,以骁勇善战著称,但因其反复无常的性格和充满争议的人生抉择,成为历史上最具悲剧色彩的豪杰之一。 一、军事才能与勇武

黄忠的老将本色展示

三国黄忠

黄忠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其“老将本色”在历史记载和文学演绎中均有鲜明体现,以下结合《三国志》等史料及《三国演义》的补充,从多个角度分析其特质

司马懿智谋展现的舞台

三国司马懿

司马懿作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其智谋展现的舞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历史场景: 1. 对抗诸葛亮的北伐(228—234年) 司马懿最著名的智谋体

荀彧谏曹操缓称帝

三国曹操

荀彧谏曹操缓称帝一事,是汉末三国历史中的关键政治博弈。虽然《三国志》未明确记载荀彧直接劝阻曹操称帝的具体对话,但通过史料综合分析,可还原其核

典韦浴血护曹操

三国曹操

典韦浴血护曹操的事迹主要记载于《三国志·魏书·典韦传》,展现了他作为曹操贴身护卫的忠诚与勇武。现依据史料梳理关键细节并延伸相关背景: 一、濮阳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