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西周 >> 详情

大卿召公法治人民

朝代:西周 | 时间:2024-06-03 | 阅读:9840次
历史人物 ► 周公

《大卿召公法治人民》

大卿召公法治人民

古之圣王,立法度以治天下,其用心孰为先?曰:人民为先。

夫天下之治,自上者始。圣王上善而下治,故其治过人,人无不服。其法严而不残,刚而不虐,荡平于天下,如日月之在天,风雨之降大地,普被万物,无所不至。

夫人民者,国之本也。民生既济,国家乃安。是故圣王重民而轻官,知民之所利而为之,知民之所恶而去之。

唐虞之世,民庶安其居,田园丰稔,鸡犬相闻,人子顺父,兄弟恩睦,刑罚不用而天下太平。此皆以善治民为先也。

夫法者,所以明善而禁恶也。善恶之辨,惟民所鉴。圣王制法,必先察民情。若民无所受益,法令既立,百姓何服?故曰:民心为法基,法不可违民心。

吾尝观之,泰伯、文王、周公之治,皆先以民为本。泰伯让国于弟,文王不夺兄位,周公辅佐成王,三代相继,每每崇尚民本,不亦善哉!

再观之,秦始皇汉武帝之政,专权,轻民伤民,尽弃前王之道,遂亡其国。后世之圣王,莫不以民为先,视民若子,养之如林,法治如铁,刚柔并济,恩威并重,无不达于心。故能久安于天下。

反观今世,有司法律甚多,而百姓不悦。何也?其法不循民意也。或刚而不宽,或专而不通,或高而不下,不能因时制宜,与民同情。是以民无所安身立命之地。

夫法者,所以安民也。令公退而视法,令大夫退而视民。大夫虽贤,必因民而后行;法虽明,必因民而后行。所谓法之为治者,在于合乎民意,惠及百姓,不违民心。

是故圣王制法,必先察民情,知民所欲,设法以益之。法还于民,民归于法,上下相得,此最为上策。若上独制法而下不服,徒以强力强之,终必有乱。

诚能以民为重,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法令施行时时副以仁恩,则天下太平,百姓安康。此所以为大治也。

今日之世,诸公宜以是为鉴。夫天下归心于太平盛世,非以暴虐威逼,必由乎民心之向背。此古今不易之道。若智者深思之,当何以为良乎?

文章标签:

上一篇:姜太公协助武王建周 | 下一篇:桓公 - 春秋时期鲁国君主

申侯联合犬戎乱

西周申侯

申侯联合犬戎攻镐京是西周末年的一场重大政治军事事件,直接导致了西周王朝的覆灭。这一事件发生在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其背后存在复杂的政治背景

三监之乱平叛记

西周三监之乱

三监之乱平叛记 三监之乱是西周初年因分封制和权力分配不均引发的一场重大政治叛乱,发生于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年幼、周公旦摄政时期(约公元前1042年

宗法制确立嫡庶

西周周公

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制度,其核心是通过确立嫡庶之分来规范家族内部的继承秩序和社会等级。这一制度起源于商周时期,在周代得到系统化发展,成

鄂侯驭方叛周廷

西周

鄂侯驭方叛周廷是西周中期的一次重要政治事件,发生于周厉王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鄂国位于今河南南阳一带,是西周分封的异姓诸侯国之一,国君驭方因

宗法制确立嫡庶

西周周公

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制度,其核心是通过确立嫡庶之分来规范家族内部的继承秩序和社会等级。这一制度起源于商周时期,在周代得到系统化发展,成

召公奭分治陕州

西周周公

召公奭分治陕州一事源于西周初年的政治格局调整。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武王灭商后推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其弟召公奭(姬奭)因功受封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