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专权与指鹿为马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8-02 | 阅读:6395次历史人物 ► 赵高
赵高是秦朝末年著名的权臣,其专权与“指鹿为马”的典故深刻反映了秦二世时期政治腐败与权力异化的历史悲剧。
一、赵高专权的背景与手段
1. 政治崛起:赵高本是秦国宗室远亲,因精通法律和文书被秦始皇重用,任中车府令,掌管皇帝车马与印玺。他利用职权接近胡亥(秦二世),并在秦始皇死后联合李斯篡改遗诏,逼死公子扶苏,助胡亥登基。
2. 排除异己:胡亥即位后,赵高设计陷害丞相李斯,以谋反罪将其腰斩,从此独揽大权,架空皇帝。他还推行“严刑峻法”,清洗忠于秦始皇的旧臣及宗室子弟,如将胡亥的兄弟姐妹全部处死。
3. 控制皇帝:赵高诱导胡亥沉迷享乐,隔绝朝臣奏事,使君主与朝政完全脱节。他通过“禁中议事”独断朝纲,甚至要求百官直接向他汇报,架空了秦二世的实际权力。
二、指鹿为马的政治阴谋
1. 事件经过:公元前207年,赵高为测试朝臣是否服从自己,在朝堂上献鹿,却声称是“马”。部分大臣附和赵高,而反对者则被记名后清算。此举既是权力示威,也是清除异己的手段。
2. 目的分析:
- 震慑群臣:通过颠倒黑白,逼迫官员站队,巩固个人权威。
- 孤立皇帝:向胡亥展示群臣“畏赵高于君”的现实,进一步削弱其统治合法性。
3. 历史影响:此事标志着秦朝统治集团内部彻底分裂,加速了秦帝国的崩溃。
三、赵高专权的恶果与结局
1. 激化矛盾:赵高的暴政引发大规模叛乱,陈胜吴广起义后,六国旧贵族纷纷复起。
2. 自食其果:秦二世觉醒后追究赵高责任,赵高遂发动政变,逼杀胡亥,改立子婴。子婴即位后设计诛杀赵高,并夷其三族。
3. 史学评价:司马迁在《史记》中直斥赵高“以恶毁为忠”,后世常以“指鹿为马”比喻颠倒黑白、肆意弄权的行为。
延伸知识:秦汉权臣现象的对比
赵高专权与汉代外戚、宦官干政形成鲜明对比。秦朝因法家集权制度缺乏制衡,导致权臣短时间内摧毁政权;而汉代通过内外朝制度、监察体系等分散权力,但后期仍陷入宦官与外戚的循环斗争。
赵高的故事不仅是个人野心的体现,更揭示了绝对权力缺乏监督时的系统性危机。其结局也警示后世:依靠诡计与暴力维持的统治终将反噬自身。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