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西周 >> 详情

散宜生献宝救昌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6-15 | 阅读:3797次
历史人物 ► 散宜生

散宜生献宝救昌是西周时期著名的历史事件,记载于《史记·周本纪》等文献。该事件发生在商纣王统治末期,核心内容是周文姬昌被纣王囚禁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其臣子散宜生通过进献珍宝和,成功促使纣王释放姬昌。这一事件对西周灭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散宜生献宝救昌

背景与经过

1. 姬昌被囚原因

商纣王晚年暴虐,诸侯不满。姬昌作为西伯侯,因推行仁政、威望日盛,引起纣王猜忌。据《史记》记载,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称姬昌“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纣王遂将其囚禁于羑里达七年之久。

2. 散宜生的策略

散宜生是周文王的重要谋臣,与闳夭太颠等人合力营救。他们深知纣王贪恋财色,于是搜集稀世珍宝:

- 骊戎的文马(毛色斑斓的骏马)、

- 有熊氏的九驷(三十六匹良马)、

- 其他奇物(如、玉石等)。

通过纣王宠臣费仲献上,纣王大悦,称:“仅此一物(指)就足以释西伯,况其他乎!”遂释放姬昌,并赐其弓矢斧钺,赋予征伐之权。

3. 历史影响

- 姬昌归周后励精图治,为武王伐纣奠定基础。

- 此事展现了周人以柔克刚的政治智慧,避免与商朝直接冲突,争取发展时间。

延伸知识点

羑里之囚的传说:民间传说姬昌在羑里推演《周易》,但《史记》未明确记载,可能为后世附会。

散宜生的身份:他是“文王四友”之一,西周开国后位列功臣,封地于散国(今陕西宝鸡一带)。

纣王释放姬昌的失误:释放姬昌是商朝重大战略错误,反映出纣王短视和腐败。

文献与考古

《史记·殷本纪》和《周本纪》均记载此事,细节略有差异。

现古在陕西周原遗址发现西周早期青铜器,部分铭文提到文王臣属的活动,可与文献互证。

这一事件不仅是权力博弈的典型案例,也体现了西周初期“以贿免祸”的外交策略,为后世所称道。

文章标签:

上一篇:桑林祷雨祈丰年 | 下一篇: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

废申后立褒姒乱

西周褒姒

"废申后立褒姒乱"概括了西周灭亡的关键事件之一,这一政治动荡直接关联周幽王统治时期的重大决策及其后果。以下从历史背景、事件脉络和深层影响三方面展

吕尚谋伐纣大计

西周周文王

吕尚谋伐纣大计的史实与战略解析 吕尚(即姜子牙)作为周文王、周武王的重要谋臣,在伐纣灭商的进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其战略谋划和军事部署奠定了周朝

周文王兴周伐纣

西周周文王

周文王(姬昌)兴周伐纣是商周之际的关键历史事件,奠定了周王朝八百年基业的基础。以下从历史背景、文王策略、伐纣过程及影响等方面展开: 一、历史背

犬戎破镐京之变

西周镐京

犬戎破镐京之变是中国西周末年的一场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西周王朝的衰亡。这一事件发生在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直接导致西周统治的终结,周平

散宜生献宝救主

西周散宜生

散宜生献宝救主是记载于《史记·周本纪》中的著名历史事件,发生于商周之际,反映了周文王以德服人、善用贤能的治国方略。该事件的背景、细节及历史意义

太颠散宜生辅文王

西周散宜生

太颠和散宜生是西周初年两位重要的辅政大臣,对周文王的政治崛起和西周建国发挥了关键作用。根据《史记》《尚书》等史料记载,其历史贡献可总结如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