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唐朝 >> 详情

大唐西域记的编纂与传播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8-06 | 阅读:7796次
历史人物 ►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是唐代高僧玄奘口述、辩机编撰的地理历史文献,成书于贞观二十年(646年),记录了玄奘西行印度求法17年的见闻,是研究古代中亚、南亚历史地理的重要史料。其编纂与传播过程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与文化价值。

大唐西域记的编纂与传播

一、编纂背景与过程

1. 玄奘西行动机

玄奘因感中土佛经译本不全、义理分歧,于贞观三年(629年)私渡出关,经西域至印度那烂陀寺求学,历时17年,游历110余国。归国后,唐太宗李世民为获取西域情报,命玄奘撰写行程记录。

2. 辩机执笔编撰

玄奘口述内容由其弟子辩机整理成文。辩机为长安大总持寺僧人,文采斐然,在玄奘指导下以典雅文言编纂,融合实地考察与文献考证,体例严谨。

3. 内容结构

全书12卷,按地理顺序记载138国(实际涉及178国),涵盖气候、物产、政治、宗教、语言等,尤详于佛教遗迹与传说,如佛陀成道处菩提伽耶、那烂陀寺规模等。

二、历史价值与特点

1. 地理学贡献

首次系统记录帕米尔高原以西至伊朗高原、印度次大陆的地理风貌,如中亚阿姆河、印度恒河流域的水文记载,纠正了汉代以来对西域的模糊认知。

2. 佛教史意义

详细记载7世纪印度佛教分布,如小乘佛教盛行于斯里兰卡,大乘佛教中心在那烂陀寺,为研究印度佛教衰微前的最后盛况提供关键资料。

3. 多元文化见证

收录琐罗亚斯德教、耆那教等宗教习俗,以及西域诸国的社会制度(如突厥可汗世系),展现了丝绸之路的文化交融。

三、传播与影响

1. 唐代传播

初以抄本流传于宫廷与寺院,后纳入《开元释教录》。唐代官吏常参考其内容处理西域事务,如安西都护府治理龟兹、于阗时曾援引书中记载。

2. 域外影响

8世纪日本遣唐使携回《大唐西域记》,成为日本僧侣求法的指南;19世纪英国学者斯坦因凭借此书定位印度鹿野苑遗址,证实其考古价值。

3. 后世研究

清据学家如钱大昕校勘其文本,近代学者季羡林作《大唐西域记校注》,结合梵文、巴利文史料进行跨文化研究。

四、延伸知识

与《佛国记》对比:东晋法显《佛国记》偏重个人修行感悟,而玄奘著作更具政治与学术双重目的。

敦煌写本:敦煌遗书中发现唐写本残卷,可窥早期文本形态。

现代应用:书中关于中亚古城(如碎叶城)的记载,为“一带一路”文化遗产研究提供线索。

《大唐西域记》的编纂体现了唐代开放包容的文化气象,其传播过程跨越时空,成为中外文明交流的永恒见证。

文章标签:

上一篇:张衡谏停汾阳宫 | 下一篇:南唐文化与艺术繁荣分析

安史之乱的内乱影响

唐朝汉族

安史之乱(755—763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性内乱,其影响深远且多维度,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及文化领域,具体表现如下: 一、政治体制的崩塌与

大唐西域记的编纂与传播

唐朝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是唐代高僧玄奘口述、辩机编撰的地理历史文献,成书于贞观二十年(646年),记录了玄奘西行印度求法17年的见闻,是研究古代中亚、南亚历史

唐朝的科举制度与文化教育

唐朝唐朝

唐朝的科举制度与文化教育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制度化与普及化深刻影响了政治结构、社会流动和文化发展。以下从制度设计、社会影响、教育

杨贵妃传奇故事背后的爱恨情仇

唐朝传奇

杨贵妃(719年—756年),本名杨玉环,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性之一,以其美貌与悲剧命运成为盛唐由盛转衰的象征性人物。她的故事交织着宫廷政治、爱情

大唐西域记的编纂与传播

唐朝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是唐代高僧玄奘口述、辩机编撰的地理历史文献,成书于贞观二十年(646年),记录了玄奘西行印度求法17年的见闻,是研究古代中亚、南亚历史

张说文章大手笔

唐朝大唐西域记

张说是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被誉为“燕许大手笔”,其文章风格雄浑典丽,对唐代文坛影响深远。以下从几个方面分析其文章特点及历史地位:1. 政治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