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宋朝 >> 详情

梅尧臣诗穷而后工

朝代:宋朝 | 时间:2025-06-23 | 阅读:5018次
历史人物 ► 陆游

梅尧臣“诗穷而后工”这一命题源自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的评价:“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深刻总结了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创作特点与人生境遇的关系。以下从多个角度解析这一观点并结合史实展开论述:

梅尧臣诗穷而后工

1. 个人经历与创作转型

梅尧臣(1002—1060)仕途坎坷,屡试不第,中年仅以恩荫入仕,长期担任主簿、县令等微职,晚年才授国子监直讲。这种“穷”不仅指经济困顿,更指向政治抱负的压抑。其早期诗风尚带西昆体雕琢习气,而入仕后的底层经历使其转向现实题材,如《田家语》《汝坟贫女》等,以质朴语言揭露赋税之苛、民瘼之深,形成了“平淡邃美”的风格。欧阳修称其“以深远闲淡为意”,正是对其困境中艺术升华的肯定。

2. 文学理论的自觉实践

梅尧臣提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创作主张(见于《六一诗话》)。这种美学追求与其际遇密切相关:宦游中接触的民间疾苦、山水风物,成为诗料来源;而政治失意促使他以比兴寄托深化意境。如《鲁山山行》中“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表面写景,实则隐含对超脱世俗的精神向往,体现“穷”与“工”的辩证关系。

3. 历史传统的继承发展

“穷而后工”可追溯至司马迁“发愤著书”、韩愈“不平则鸣”的文艺观。但梅尧臣的特殊性在于:首先,其“穷”具有宋代寒士阶层的典型性,反映科举制度下庶族文人的集体焦虑;其次,他将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与王孟的山水技法结合,开创宋诗“以俗为雅”的新路径。南宋陆游杨万里等人对其“浅中有深,平中有奇”的推崇,印证了这一创作路径的影响力。

4. 社会文化语境分析

北宋仁宗朝党争渐起,庆历新政失败后文人普遍存在政治挫败感。梅尧臣虽未直接卷入斗争,但其诗句“堪笑刘勰碓,区区效月轮”(《咏杨高品马厩猢狲》)暗讽官僚汲汲营营,体现失意者的批判视角。同时,宋代印刷术普及促使文人将诗歌作为精神寄托,梅尧臣留存2800余首诗,量大质优,与其“穷”中专注创作有关。

5. 对比研究的延伸思考

与同时期苏舜钦相比,梅诗更重“苦硬”(钱钟书语),而少豪放之气;相较晏殊的富贵闲愁,其作品更具社会厚度。这种差异印证了“穷”对题材选择的塑造作用。但需注意,“穷”非唯一条件,梅尧臣的学问修养(如参与《新唐书》编修)、艺术自觉同样是“工”的重要因素。

结语:“诗穷而后工”既是梅尧臣个体的写照,也揭示了古代文学创作的一种规律。其价值在于将困厄转化为美学力量,通过“覃思精微”(《宋史》本传评语)的艺术提炼,使平凡题材具有超越时代的感染力。这一命题对后世理解文人创作心理与作品价值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范式。

文章标签:

上一篇:周德威血战柏乡 | 下一篇:赛典赤治滇功绩

秦桧构陷岳飞冤狱 (1141年)

宋朝岳飞

1141年,南宋权臣秦桧构陷抗金名将岳飞,制造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冤狱事件。这一事件不仅直接导致岳飞的死亡,更对南宋的军事战略和政治生态产生了深远影

宋代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宋朝宋刑统

宋代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士人阶层的崛起与科举制度的完善 宋代通过扩大科举取士规模,打破了魏晋以来门阀士族垄断仕途的局

朱熹:宋朝儒家学派的杰出代表

宋朝宋朝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世称朱子,是南宋时期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被公认为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二程(程颢、程颐)的洛学,

宋朝文化繁荣与传世之作

宋朝宋朝

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其文化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从多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思想学术的鼎新1. 理学的兴起:以周敦颐、

陆游:诗词创作与社会现实的结合者

宋朝陆游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其诗词创作以深刻反映社会现实、抒发家国情怀而著称。他生活的时代正值南宋抗金斗争与内忧外

陆游诗词忧国

宋朝陆游

陆游(1125—1210)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其诗词以忧国忧民为核心主题,深刻反映了南宋偏安一隅、山河破碎的时代背景。他的创作既继承了杜甫的沉郁顿挫,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