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廉恶来助纣虐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7-03 | 阅读:4107次历史人物 ► 恶来
飞廉和恶来是商朝末期纣王的重要臣子,因辅佐暴君纣王而成为后世儒家典籍中"助纣为虐"的典型形象。根据《史记·殷本纪》等史料记载,他们的历史角色可从多个维度分析:
一、家族背景与政治地位
1. 飞廉(蜚廉)为恶来之父,嬴姓祖先,与秦朝王室同宗,《秦本纪》记载其为纣王时期著名将领。
2. 恶来(或称恶来革)以勇力著称,擅长车战,《殷本纪》称其"有力,能裂虎兕",属于商代军事贵族代表。
3. 父子二人共同执掌商朝军事大权,属于纣王核心集团"三公"之外的重要势力。
二、具体助纣行为
1. 军事镇压:协助纣王平定东夷叛乱,《左传·昭公四年》载"商纣为黎之搜,东夷叛之",飞廉可能参与相关军事行动。
2. 敛财虐民:《吕氏春秋》记载恶来"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为纣王横征暴敛出谋划策。
3. 排斥贤臣:与费仲组成奸佞集团,导致比干、微子等贤臣被害或出走,加速政权崩溃。
三、考古印证与学术争议
1. 殷墟卜辞中发现"恶来"相关记载,证实其历史真实性,但具体事迹仍需结合文献考证。
2. 现代学者提出:"助纣"行为可能包含后世儒家对商纣王"暴君叙事"的建构,《清华简》等新出土文献提供了重新审视的可能。
3. 飞廉的嬴姓背景暗示商周之际复杂部族关系,其家族在周朝仍延续政治生命,恶来后代造父更成为赵氏始祖。
四、文化意象演变
1. 先秦文献中多作为"奸臣"符号,《荀子·成相》将恶来列为"世之灾"。
2. 汉代《说苑》将飞廉塑造为趋炎附势的典型,与费仲并称"二谗臣"。
3. 明代《封神演义》进一步艺术加工,将其魔化为妖孽形象,完全脱离历史原型。
需注意:作为商朝末期的军事贵族,飞廉恶来的行为应置于晚商特殊历史背景下理解。商代"神权政治"传统中,人祭现象普遍,纣王时期的酷刑如炮烙并非独创。西周建立后,为论证伐纣合法性,在《牧誓》等文献中系统构建了纣王集团暴行叙述,飞廉父子作为前朝重臣自然成为批判对象。近年考古显示,商纣王可能对东南部族经略有功,但其穷兵黩武确实导致统治危机,飞廉恶来作为军事统帅难辞其咎。
文章标签:飞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