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晋朝 >> 详情

索綝守长安

朝代:晋朝 | 时间:2025-06-23 | 阅读:3816次
历史人物 ► 索綝

索綝守卫长安是西晋末年的重要历史事件。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匈奴汉国大将刘曜攻陷洛阳,俘获怀帝(即永嘉之乱),西晋中央政权崩溃。在此背景下,时任平西将军的索綝成为关中地区抵抗汉国的重要军事统帅。

索綝守长安

1. 索綝的早期经历:索綝出身敦煌索氏,为凉州大族索靖之子。索靖是西晋著名书法家、将领,曾预测"天下将乱",其家族在西北具有深厚影响力。索綝凭借家族势力与个人才能,逐渐成为关中军事。

2. 长安守卫战的背景:永嘉之乱后,晋室在长安拥立晋愍帝。此时关中饥荒严重,"人相食,死者太半",而汉国军队持续进逼。建兴四年(316年),刘曜再次围攻长安,索綝被任命为都督京城诸军事,负责城防。

3. 防御举措:索綝组织残存晋军与民众固守,采取多项措施:

- 整合南阳王司马保派来的援军

- 加强城墙防御工事

- 尝试联络凉州张轨势力求援

- 实行粮食配给制度

4. 战役结果与影响:因长期围困导致城内粮尽,晋愍帝出降,西晋灭亡。索綝后拒绝投降,与梁综等将领慷慨就义。此战标志着中国北方彻底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而索氏家族后来在凉州建立的西凉政权(索嗣等人)继续对抗匈奴势力。

5. 历史评价

- 《晋书》称索綝"有文武才"

- 唐代史臣评价:"索綝等守孤城而抗勍敌,临危不顾,见义敢为"

- 军事史视角看,此战展现冷兵器时代围城战的典型特征:后勤决定胜负

索綝的失败实为西晋整体形势恶化所致,当时关中地区经连年战乱已"白骨蔽野",中央政权威信丧失,地方势力坐大。这一事件也反映出十六国初期胡汉势力消长的历史进程。

文章标签:索綝

上一篇:赤壁风云录 - 孙刘联盟破曹军传奇 | 下一篇:南朝陈后主叔宝

谢安谈笑退前秦

晋朝谢安

谢安谈笑退前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智取胜的战例,发生于东晋太元八年(383年)的淝水之战。这一事件展现了东晋名相谢安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军

殷浩北伐失利

晋朝殷浩

殷浩北伐是东晋时期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发生于公元353年至356年,由东晋权臣殷浩主导,旨在收复中原失地,但最终以失败告终。此次北伐的失利对东晋政局

晋朝早期的经济发展

晋朝石崇

晋朝早期(西晋时期,265-316年)的经济发展呈现复杂特征,既有继承曹魏制度基础的恢复性增长,也隐含着导致后期衰落的结构性矛盾。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其

刘裕:晋末乱世英雄传

晋朝刘裕

刘裕(363年-422年),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绥舆里(今江苏徐州)人,是东晋末年至南朝宋初期的杰出军事家、政治家,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宋武帝)。他

索綝守长安

晋朝索綝

索綝守卫长安是西晋末年的重要历史事件。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匈奴汉国大将刘曜攻陷洛阳,俘获怀帝(即永嘉之乱),西晋中央政权崩溃。在此背景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