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西周 >> 详情

中山公虞卿

朝代:西周 | 时间:2024-04-21 | 阅读:4100次
历史人物 ► 朱翊钧

中山公虞卿,字仲平,是明朝中期的一位政治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是历史学派“正史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历史应该以正史为依据,而不是以野史为准。

中山公虞卿

虞卿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出生于浙江省嘉善县一个书香门第,祖上世代都有从政之人。虞卿自小聪明好学,十分有才华。年轻时,他曾随同祖父虞良状元游学山东、河南,后来进入国子监读书,与马君实、吕坤等知名学者交往。

虞卿的人生轨迹与明朝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时,明朝经历了明神宗朱翊钧明熹宗朱-{谈}-的两次政治更替,政局混乱不堪。虞卿在这个时期开始从事官员工作,先后任兵部郎中、广东按察司副使、河南按察使等职,以及东林书院教授。由于他在文学、史学等领域具有卓越的才华,被誉为“学神”。

虞卿在历史研究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他对于编修正史颇有心得,提出了严谨求实的史学观,认为史书应该掌握真实的历史事件、人物,不能随意艺术夸张。他认为史书应该把握好历史的逻辑和条理,让历史事实有章可循。

虞卿的著作主要有《明史纪事本末》、《云间集》、《二十二史劄记》等。其中,《明史纪事本末》是虞卿的代表作之一。在编写这部史书时,虞卿仔细查阅了史书、卷帙以及文献,认真排除了其中的谬误和矛盾。他的史书继承了理学思想的精华,注重历史的连续性和因果关系,使历史的研究更趋于系统化和科学化。

虞卿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其诗作大多写于个人生活和政治现实,格调严谨,言简意明。虞卿的文学风格大多清新自然,情感深沉,富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在诗歌创作方面,他与郑板桥杨慎等人并称“江南三大家”。

虞卿的文学、历史方面的贡献得到了后人的广泛认可。他不仅深入研究历史文化,而且在写作上力求严谨、科学。他的著作为后世的历史文化传承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范本。同时,他在维护正统 culture 方面也多有建树,尽管受到了神宗改革的反对,但虞卿矢志不渝,努力为正史学说奠定了坚实基础。

虞卿晚年曾被明景泰帝(朱祁钰)封为中山公,表明对其贡献的肯定和敬意。令人遗憾的是,虞卿于万历五十年(1622年)因病逝世,终年六十八岁。他终生致力于历史、文学和政治,是中国文化史和历史学派发展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文章标签:

上一篇:铜雀台人:夏朝著名发明家 | 下一篇: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家和思想家,以谋求民族独立为己任

西周灭亡的地理因素

西周镐京

西周灭亡的地理因素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议题,涉及自然环境与政治军事的互动。以下从地理角度分析其影响:1. 关中平原的生态退化 西周都城镐京所在的关中平

西周宫殿建筑特点研究

西周卜辞

西周时期的宫殿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特点反映了早期礼制与政治制度的结合,并奠定了后世中国宫殿建筑的基本格局。 1. 以中轴线为核心

虢石父谗言误国

西周虢石父

虢石父(又称虢公鼓、虢公长父)是西周晚期厉王至幽王时期的虢国君主,也是周幽王的重要卿士。其“谗言误国”的行为主要载于《史记·周本纪》《国语·郑

周孝王时期的权力斗争

西周

周孝王(前891—前886年在位)是西周中期的一位重要君主,其统治时期虽短暂,但权力斗争和政治变动却颇具代表性。以下依据《史记》《竹书纪年》等文献,

万历皇帝怠政之谜

明朝朱翊钧

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的怠政是明史研究中备受关注的议题,其长期不上朝、不理政的行为直接影响了明朝后期的政治生态。关于其怠政原因,学界和史料

万历皇帝与权臣之争的故事

明朝朱翊钧

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年)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其统治时期(1572—1620年)以长期的“万历怠政”和激烈的君臣矛盾著称。他与权臣之间的斗争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