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明朝 >> 详情

刘一清

朝代:明朝 | 时间:2024-04-20 | 阅读:4294次

征集|刘一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博物馆原馆长,北京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领域专家。请拟题或提供文章,从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历史与文化研究、文博业发展等角度探讨话题。(征稿邮箱:lingxiu@china.com)

刘一清

【重磅发布】刘一清:丝路精神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第一种可能性:落到申遗“水平线”以下而“中途下马”

“丝绸之路”上的各种文化交流和交融在历史上形成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给人类历史、文化、艺术的研究带来了无限的启示和视野,丝路文化精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体现了人类多元文化传承和对生存方式的追求,重要程度不亚于它所存在的遗存物。丝路沿线国家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丝路精神遗产时,应充分考虑到丝路文化的适应性与生命力,更注重保护、传承和创造性的展示。

从国际惯例和政策行动来看,丝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现代手段。例如,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导的、以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为目的的“世界文化遗产”已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创造了广泛的合作机会。但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丝路文化不同于单一国家的文化遗产,它是一个区域性项目,继承了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共同遗产;

第二,应更多地借鉴其他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经验,发挥区域合作以及国家和民间力量的作用;

第三,应充分发挥“联合推销”的作用,使之真正成为一个可持续的文化旅游业。

否则申报丝路精神遗产时,很有可能以跳过这些因素,申报和认定水平尚不够高的“遗址和遗物”为主,这样就容易出现遗址管理混乱、遗产保护不彻底,遗物保护难度大、费用高昂且秩序不规范的弊端,丝路遗产升级成世界遗产的可能性减小。

——第二种可能性:独立申遗“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针对需要实现的第一个目标,也就是丝路文化的区域保护与协调,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多元中心”的理念。该理念认为,如果能够把“文化遗产”的定位从单一的国家/地区转向地区性的、区域性的文化遗产,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地方得到发展的机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中来。丝路文化必须通过多元中心的协作机制,实现长远的保护和发展。

在此基础上,我认为丝路文化区域国家更应思考的是:独立申遗“丝绸之路”节点,以体现历史的线性序列,以重点保护和传承重要节点上依然保存较好的遗存物,以依托旅游等活动得到资源运用的机会。这样做的优点是能协调各地区都不一、性质也不同的文化遗产,保证申遗时作品的水平和代表性的较高,然后再把申遗成功的节点拼切起来,向联合国再申遗“丝绸之路文化带”。

【作者介绍】刘一清,男,1958年10月生,祖籍山东平度市,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文化遗产管理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博物馆原馆长,北京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领域专家。出版有《从丝绸之路看当代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丝绸之路》、《丝路长行》、《丝路史话》、《丝路上的博物馆》、《全球文化遗产与全球化》、《当代中国博物馆:函数与发展趋势》等著作。

文章标签:

上一篇:宋濂:元代官员 | 下一篇:慈禧皇后

文天祥:明朝抗元英雄的一生荣光

明朝明朝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抗元英雄与爱国诗人,其一生忠贞不屈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气节的象征。以下依据史实详述其生平与历史贡献: 一、早年经历与仕途崛起12

吴承恩与西游记背后的故事

明朝吴承恩

吴承恩与《西游记》背后的故事涉及明代文学创作、社会背景及作者生平的复杂互动。以下是基于史料和学界研究的梳理: 一、吴承恩的生平与创作动机1. 科举

利玛窦来华传教史

明朝利玛窦

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是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明朝万历年间来华,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关键人物。他的传教活动不仅推动了天主教在华传播,更促进

明初的文化繁荣与艺术流派

明朝水浒传

明初的文化繁荣与艺术流派是在政治稳定、经济恢复的背景下形成的,其特点是继承宋元传统的同时融入新变,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以下是主要表现与流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