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五代十国 >> 详情

后晋的短暂统治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8-02 | 阅读:8220次
历史人物 ► 石敬瑭

后晋(936年—947年)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人石敬瑭建立的短命王朝,定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历经两帝,仅存续11年。其兴亡与契丹的干预密切相关,是中原政权对外屈辱妥协的典型代表。

后晋的短暂统治

1. 背景与契丹依附

石敬瑭原为后唐河东节度使,因受末帝李从珂猜忌,于936年勾结契丹首领耶律德光反叛。为换取支持,他割让幽云十六州(今北京至山西北部),并认年长十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这一举动使中原丧失北方屏障,直接影响后世四百年的地缘格局。契丹助其攻灭后唐后,石敬瑭称帝,国号晋,史称后晋。

2. 统治特征与矛盾

政权合法性薄弱:石敬瑭依靠外族夺取政权,中原士民普遍视其为"卖国者",民间抵触情绪强烈。

经济困顿:连年战争与巨额岁币(每年绢帛30万匹、银10万两)导致财政崩溃,官吏横征暴敛,《旧五代史》记载"民多流亡,饿殍载道"。

军事失衡:割让幽云十六州后,契丹骑兵可直抵黄河,后晋被迫在边境常驻重兵,进一步消耗国力。

3. 石重贵的抗辽与灭亡

942年石敬瑭死后,其侄石重贵继位,试图摆脱契丹控制,停止称臣。耶律德光三次南侵,前两次因后晋将领杜重威、李守贞等抵抗而退。947年,契丹第三次进攻时,杜重威投降并引契丹军南下,汴梁陷落。石重贵,后晋灭亡。契丹改国号为辽,耶律德光自立为中原皇帝,但因残暴统治引发民变,最终北撤。

4. 历史影响

燕云十六州之失:此地区直至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才由徐达收复,期间北方游牧民族始终占据战略主动权。

藩镇问题加剧:后晋末期,成德军、义武军等节度使纷纷自立,为后续后汉、后周的割据混战埋下伏笔。

民族关系恶化:契丹通过扶持傀儡政权干涉中原的模式,被后来的金、元效仿,改变了传统华夷秩序。

后晋的覆灭标志着五代动荡达到高峰,其教训促使后续政权如后周、北宋更加重视中央集权与边防建设,但收复燕云的努力始终未能成功。这一时期的屈辱外交,也成为宋代"岁币政策"的历史先例。

文章标签:

上一篇:传奇女皇武则天传奇人生 | 下一篇:宋朝城市坊市制度的变迁

葛从周后梁名将

五代十国王镕

葛从周(约858年―914年),后梁名将,字通美,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人。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梁政权的重要军事将领,因作战勇猛、谋略过人而被誉为“五

高行周勇冠三军

五代十国李存勖

高行周(885-952年),字尚质,五代十国时期著名将领,幽州(今北京)人,以勇武善战著称,"勇冠三军"的评语源自《旧五代史》对其军事才能的高度赞誉。其

顾闳中绘韩熙载图

五代十国顾闳中

顾闳中所绘的《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五代南唐时期的重要人物画杰作,现存版本为宋代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原作已佚。该作品以纪实性手法描绘了南

后晋的短暂统治

五代十国石敬瑭

后晋(936年—947年)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人石敬瑭建立的短命王朝,定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历经两帝,仅存续11年。其兴亡与契丹的干预密切相关,是

后晋的短暂统治

五代十国石敬瑭

后晋(936年—947年)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人石敬瑭建立的短命王朝,定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历经两帝,仅存续11年。其兴亡与契丹的干预密切相关,是

安重荣挑衅契丹

五代十国石敬瑭

安重荣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重要将领,出身沙陀族,以骁勇善战闻名。他因不满后晋高祖石敬瑭向契丹称臣、割让燕云十六州的行为,多次公开抨击朝廷的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