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晋朝 >> 详情

东晋"十常侍"政治集团的兴衰

朝代:晋朝 | 时间:2024-06-17 | 阅读:9569次
历史人物 ► 石勒

东晋"十常侍"政治集团的兴衰

东晋

东晋王朝在公元317年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分裂政权。东晋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长达近三个世纪的分裂时期。在东晋的这段历史中,有一个颇为著名的政治集团——"十常侍"。这个政治集团的兴衰,对东晋王朝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十常侍"政治集团的兴起

公元371年,东晋十五岁的少帝恭帝即位。年幼无知的恭帝,在朝廷上下的权力争斗中无法自立。于是,一个以王敦、苏峻、石勒等人为核心的政治集团开始崛起。这个集团由十位宦官组成,他们被称为"十常侍"。

"十常侍"集团迅速掌握了国家的大权。他们控制了朝廷的人事,把持着政治与经济命脉。在他们的操纵下,短短数年间,东晋从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权,变成了一个腐败昏庸的王朝。

"十常侍"的极端腐败与专制

"十常侍"集团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极端的腐败与专制。他们剥削百姓,敛财无度,做威做福,肆意妄为。苏峻甚至处死了东晋皇帝庾亮,引发了"永嘉之乱"。这场动乱,最终导致十常侍集团的瓦解。

同时,"十常侍"还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监控体系,对朝中官员进行严密控制。任何敢于质疑或挑战他们的人,都会遭到严厉打击。著名学者陶弘景,就是因为批评宦官的腐败而害。

"十常侍"的覆灭

公元404年,东晋皇帝安帝下诏,下令十常侍集团解体。这标志着这一集团的彻底覆灭。造成这一结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十常侍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他们内部围绕权力和利益展开残酷的斗争,最终导致分裂。

其二,十常侍集团的腐败行为引发了民众的强烈不满。他们的种种暴行,激起了社会各界的愤怒。

其三,朝中出现了一些有识之士,他们积极谋划推翻十常侍集团。这些人包括刘裕、庾亮、王导等。他们最终联合起来,推翻了十常侍集团的统治。

十常侍集团的覆灭,标志着东晋王朝进入了最后的衰落时期。这个集团的兴衰,不仅反映了宦官政治的弊端,也折射出东晋王朝政治生态的恶化。它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宦官政治集团之一。

文章标签:政治集团

上一篇:西周贵族寝室布置及家居文化 | 下一篇:关羽 - 武圣义仁忠勇

晋朝地方行政体系

晋朝桓玄

晋朝的地方行政体系继承并发展了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州郡县三级制,同时在特殊地区实行都督制和封国制,形成多层次的管理结构。以下是其核心内容及特

暴君司马伦

晋朝司马伦

暴君司马伦是西晋宗室成员,以篡位称帝和昏聩统治著称。他是司马懿之子司马伷的孙子,晋武帝司马炎的堂弟,封赵王。司马伦在晋惠帝时期凭借外戚身份干

左思三都赋洛阳贵

晋朝左思

左思的《三都赋》是西晋文学史上的鸿篇巨制,其引发的"洛阳纸贵"现象不仅反映了文学成就,更是魏晋时期文化生态的缩影。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

《陶渊明的田园诗与隐逸思想》

晋朝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末年至南朝宋初著名诗人,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田园诗与隐逸思想是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深

《晋朝的法律制度演变》

晋朝石勒

晋朝的法律制度演变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历史过程,深受政治动荡、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的影响。从西晋到东晋,法律制度经历了从继承曹魏法制到逐步适应

晋朝法律制度的沿革

晋朝石勒

晋朝法律制度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其沿革可划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阶段,融合了汉魏旧制与时代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法典编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