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晋朝 >> 详情

袁宏《后汉纪》传世

朝代:晋朝 | 时间:2025-07-21 | 阅读:289次
历史人物 ► 袁宏

袁宏《后汉纪》是东晋史学家袁宏所著的一部编年体东汉史,成书于公元4世纪中叶(约350年左右),与范晔《后汉书》并称东汉史料双璧。以下从多个角度详述其传世价值与特点:

袁宏《后汉纪》传世

一、作者与成书背景

袁宏(328-376),字彦伯,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以文才著称,曾任大司马桓温记室。《后汉纪》的编纂正值东晋门阀政治鼎盛期,袁宏借助官府档案与私家著述,耗时8年完成此书。其成书早于范晔《后汉书》约80年,保留了更接近原始史料的面貌。

二、内容架构与史源

1. 编年体例创新:全书30卷,以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至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为断限,采用"通比其事,例系年月"的编年方法,克服了传统编年体"事隔多年,首尾难稽"的缺陷。

2. 史料来源多元:综合引用《东观汉记》、谢承《后汉书》、司马彪《续汉书》等已佚典籍,部分记载与《后汉书》互有详略,如对"党锢之祸"的记载多出12处细节。

三、历史编纂学价值

1. 叙事取舍标准:提出"立典有五志"(达道义、彰法式、通古今、著功勋、表贤能)的修史原则,强调"经世致用"的史学观。

2. 注释系统丰富:采用"臣宏按"形式加入史论达548条,分析历史事件因果,如评价光武帝"虽中兴之君,规模不及高祖"。

四、文献学意义

1. 存佚补缺功能:保存东汉诏令奏疏217篇,其中《崔寔政论》全文等60余篇为他书所无。

2. 校勘学价值:可校正《后汉书》讹误,如《章帝纪》永平十八年条记载比范书多出三月戊戌朔日食记录,与天文推算吻合。

五、思想史维度

1. 玄学渗透:作为玄学兴盛时期的史家,袁宏常以老庄思想评史,如用"无为而治"解读光武罢郡国都尉官。

2. 民族关系记载:详细记录汉羌战争87次,涉及战术、和亲等细节,是研究东汉民族政策的一手资料。

六、版本流传

现存最早刻本为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两浙东路茶盐司本,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清代周星诒校勘本(《四部丛刊》底本)最为精审,纠正了明代嘉靖黄姬水本368处讹误。

《后汉纪》作为现存最早且完整的东汉编年史,其史学方、文献保存完整度及思想深度,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文章标签:后汉纪》

上一篇:五虎上将的虚实辨析 | 下一篇:南朝法律体系发展

向秀注庄子传玄学

晋朝向秀

向秀注《庄子》是魏晋玄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其核心在于通过注解《庄子》阐发玄学思想,调和儒道两家理论,推动了“自然”与“名教”关系的探讨。以

晋朝开国与司马炎称帝

晋朝司马炎

晋朝开国与司马炎称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权更迭事件,标志着三国时代的终结与南北朝分裂的序幕。以下从背景、过程、制度变革及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袁宏《后汉纪》传世

晋朝袁宏

袁宏《后汉纪》是东晋史学家袁宏所著的一部编年体东汉史,成书于公元4世纪中叶(约350年左右),与范晔《后汉书》并称东汉史料双璧。以下从多个角度详述

青瓷器发展高峰

晋朝钧窑

青瓷器的发展高峰出现在中国宋元时期,尤其是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和元代景德镇窑的崛起,代表了古代青瓷技术的巅峰。以下是其发展高峰

袁宏《后汉纪》传世

晋朝袁宏

袁宏《后汉纪》是东晋史学家袁宏所著的一部编年体东汉史,成书于公元4世纪中叶(约350年左右),与范晔《后汉书》并称东汉史料双璧。以下从多个角度详述

袁宏后汉纪编年

晋朝袁宏

《袁宏后汉纪》是东晋史学家袁宏撰写的一部编年体东汉史著作,也是现存最早的东汉编年史之一。以下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1. 作者与成书背景袁宏(3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