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西周 >> 详情

史墙盘颂先祖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7-29 | 阅读:6676次
历史人物 ► 周武王

史墙盘是西周中期(约公元前10世纪)的重要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庄白一号窖藏,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其铭文共284字,是西周青铜器中篇幅较长的叙事性铭文,内容记录了微氏家族七代先祖的功绩及周王世系,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以下从器型、铭文、史实等方面展开分析:

史墙盘颂先祖

一、器型与纹饰特征

1. 形制:史墙盘为典型的西周中期盘器,高16.2厘米,口径47.3厘米,圈足直径35厘米,器形宽扁端庄,双附耳高出盘口。

2. 纹饰演变:腹部饰垂冠分尾长鸟纹,圈足为窃曲纹,反映了西周中期纹饰从繁复兽面向几何化、图案化过渡的趋势,学界认为这种转变与周人礼制改革有关。

二、铭文内容解析

铭文分前后两段:

前段颂扬周王:从文王到穆王共七代周王的功绩,与《史记·周本纪》世系高度吻合。尤其提到"弘鲁昭王,广批荆楚",印证了《竹书纪年》中昭王南征的史实。

后段追述微氏家族:自高祖"烈祖"(商末微子启后人)投奔周武王,到史墙本人六代世系,最后自述铸盘缘由。其中"青幽高祖"的记载为商周之际的氏族迁徙提供了实物证据。

三、关键历史信息

1. 微氏家族身份:铭文证实其为殷商遗民,担任周王朝史官,反映了"殷人器用"政策。商周更迭后,周人对有文化的殷遗民采取怀柔政策,微氏家族世代掌管天文历法,史墙的"史"即为职官名。

2. 历法佐证:铭文中"曰古文王"等表述,与甲骨文句式相似,保留商代语言特征。"武王既殷"的记载与利簋铭文互为印证。

四、学术价值延伸

1. 文字学价值:铭文出现"龢"(和)、"祼"等礼制用字,是研究西周"礼乐文明"的重要材料。字体端庄秀丽,为西周"玉箸体"代表。

2. 断代标尺:郭沫若、唐兰等学者以其为基准器,建立了西周青铜器分期体系。铭文中"祼鬯"祭祀记载,可与《周礼·春官》记载互证。

3. 考古学意义:同窖藏出土的瘐钟、十年琱生簋等103件器物,共同构成西周微氏家族青铜器群,为研究西周世族制度提供完整样本。

该器铭文体现西周"敬天法祖"思想,其"子子孙孙永宝用"的结语,反映了青铜器"铭功纪德"的核心功能。出土时器内残留水垢痕迹,推测为实际使用的礼器,而非明器。

文章标签:

上一篇:成汤祷雨感桑林 | 下一篇:田单火牛阵破燕

周孝王与秦非子封地

西周秦非

周孝王与秦非子封地是中国早期历史中的重要事件,标志着秦国建立的雏形。根据《史记·秦本纪》等史料记载,周孝王(西周第八位君主,约前891—前886年在位

史墙盘颂先祖

西周周武王

史墙盘是西周中期(约公元前10世纪)的重要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庄白一号窖藏,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其铭文共284字,是西周青铜器中篇幅较长

西周时期的建筑技艺

西周周公

西周时期(约前1046—前771年)的建筑技艺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城市规划与礼制建筑 西周推行"营国

箕子东走建朝鲜

西周箕子

“箕子东走建朝鲜”是中国古代史籍中关于朝鲜半岛早期历史的重要记载,主要见于《史记》《汉书》等文献。这一说法将朝鲜半岛的古政权与商周之际的历史

史墙盘颂先祖

西周周武王

史墙盘是西周中期(约公元前10世纪)的重要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庄白一号窖藏,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其铭文共284字,是西周青铜器中篇幅较长

陈胡公佐周室

西周周武王

陈胡公是周代陈国的开国君主,姓妫,名满,谥号“胡”,故称陈胡公(一说“胡”为封邑名)。他是周初重要诸侯之一,其历史事迹与周王室的巩固密切相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