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夏商 >> 详情

崇侯虎夏商时期将领探源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8-06 | 阅读:8850次
历史人物 ► 崇侯虎

崇侯虎商朝末期的重要将领,其事迹主要见于《史记·殷本纪》和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等史料。他是商纣王时期的主要支持者之一,历史上以残暴贪腐著称,但也反映出商末政治与军事体系的某些特点。

崇侯虎夏商时期将领探源

1. 身份与背景

崇侯虎是崇国(今陕西鄠县一带)的诸侯,为商朝西部的重要封君。“侯”是商周时期对诸侯的称谓,“虎”可能是其名或称号。崇国在商代属于方国之一,与商王朝关系密切,其首领常被商王授予征伐之权,负责镇守西疆。

2. 与商纣王的关系

《史记》记载,崇侯虎是纣王的宠臣,曾进谗言陷害周文王(西伯昌),导致文王被囚于羑里。纣王统治后期,宠信崇侯虎、费仲等权臣,加剧了商朝的腐败与内部矛盾。崇侯虎的权势也反映出商末中央对地方诸侯的控制逐渐依赖少数亲信,埋下了统治危机的种子。

3. 周文王伐崇

周文王获释后,联合其他诸侯讨伐崇侯虎。《诗经·大雅·皇矣》记载了这场战争,称“崇墉言言”(崇国城墙高大),说明崇国军事防御强大。最终文王攻克崇国,杀崇侯虎,为周人东进灭商扫除了重要障碍。

4. 历史评价与争议

传统史观:儒家典籍将崇侯虎描绘为助纣为虐的奸臣,与比干、箕子等忠臣形成对比。

甲骨文证据:部分甲骨卜辞提到“崇侯”参与商王祭祀或征伐,显示其地位重要,但未直接印证其恶行,需结合文献批判分析。

地名延续西周初期,崇地被改封为周的同姓诸侯,其名见于金文,如“崇伯”等,说明其地缘战略价值。

5. 延伸:商末军事与方国体系

崇侯虎的兴衰反映了商代方国制度的特征:

方国与商王权:商朝通过联姻、册封和武力威慑控制方国,但诸侯独立性较强,如周、崇均拥有自己的军队。

军事技术:崇国城墙的高大(“崇墉”)表明商末城防技术发达,可能与早期夯土工艺相关。

权力更迭:周灭崇标志着商周力量对比的转折,周人通过兼并亲商诸侯逐步壮大。

崇侯虎虽形象居多,但其存在对理解商周之际的政治、军事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标签:

上一篇:翁同龢:清朝的政治家和书法家 | 下一篇:西周教育体系与官学

太戊修德商复兴

夏商太戊

太戊是商朝第十位君主,在位时期(约公元前15世纪)通过推行德政实现了商朝的复兴,史称“太戊中兴”。这一时期的政治举措和文化发展为商朝中期的稳定奠

崇侯虎夏商时期将领探源

夏商崇侯虎

崇侯虎是商朝末期的重要将领,其事迹主要见于《史记·殷本纪》和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等史料。他是商纣王时期的主要支持者之一,历史上以残暴贪腐著称,但

夏商周断代工程关键结论

夏商甲骨文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我国首个多学科联合攻关的重大人文社科项目(1996-2000年),旨在建立夏、商、西周三代年代学框架。其关键结论包括:一、夏商分界与夏代

夏商时期的环境保护意识

夏商大禹

夏商时期的环境保护意识虽未形成系统理论,但已通过实践与制度初步体现,其核心源于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求。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

崇侯虎夏商时期将领探源

夏商崇侯虎

崇侯虎是商朝末期的重要将领,其事迹主要见于《史记·殷本纪》和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等史料。他是商纣王时期的主要支持者之一,历史上以残暴贪腐著称,但

纣囚文王演周易

夏商崇侯虎

“纣囚文王演周易”这一典故源自商周之际的历史传说与《周易》成书背景的结合。根据《史记·周本纪》等史料记载,商纣王因忌惮周文王(姬昌)的威望,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