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晋朝 >> 详情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朝代:晋朝 | 时间:2025-06-18 | 阅读:3273次
历史人物 ►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针灸学经典著作,由晋代医学家皇甫谧(215—282年)编撰而成,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该书成书于公元282年左右,是现存最早的系统性针灸学专著,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方面展开分析: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一、成书背景与作者

1. 皇甫谧的生平:皇甫谧出身士族,早年钻研经史,中年因患风痹疾转而学医。他将《素问》《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医籍加以整理分类,编成《甲乙经》。

2. 学术渊源:全书以《黄帝内经》为基础,融合了东汉以前针灸治疗的实践经验,系统总结了经络、腧穴、刺法及临床治疗理论。

二、内容结构与学术贡献

1. 十二卷分类体系

- 卷1-6:论述人体生理、病理及经络腧穴,详细记载349个穴位(包括双穴300个,单穴49个)的位置与取穴法。

- 卷7-12:涵盖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针灸治疗,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病证约200种。

2. 针灸理论创新

- 提出"循经取穴"原则,强调经脉与脏腑的联系。

- 完善了补泻手法,记载了毫针、锋针等九针使用方法。

- 首次系统阐述针刺深度、留针时间及禁忌症。

三、历史地位与影响

1. 文献价值:保存了已佚的《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内容,成为研究汉晋医学的珍贵资料。

2. 国际传播:公元8世纪传入日本、朝鲜,被列为医学生必修课程。日本《医心方》、朝鲜《医方类聚》均引用其内容。

3. 后世发展:唐代王焘《外台秘要》、宋代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均以其为蓝本。现代针灸学腧穴定位仍多遵循本书记载。

四、现存版本与考证

1. 现存最早刊本为元代至元六年(1340年)广勤书堂刊本,明代《医统正脉》本为通行版本。

2. 近代有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影印本及多种校注本,2015年入选《中华医藏》首批整理项目。

五、学术争议

1. 穴位数量差异:与《黄帝内经》记载的160穴相比有明显增加,反映了汉代到晋代的临床发展。

2. 部分腧穴定位与现代标准存在分歧,如"三阴交"定位在"内踝上八寸"(现标准为三寸),可能与古代骨度分寸法演变有关。

该书将散见的针灸文献首次系统分类,建立了"辨经论治"的临床框架,其"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的学术思想,至今仍是针灸取穴的重要原则。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甲乙经》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候选项目。

文章标签:针灸

上一篇:张飞:猛将神韵,蜀汉猛士 | 下一篇:南齐海陵王萧昭文

陶侃运甓励志典故

晋朝王敦

东晋名臣陶侃“运甓励志”的典故出自《晋书·陶侃传》,是古代励精图治的经典事例。陶侃任广州刺史期间,为保持勤勉之志,每日清晨将百余块砖从屋内搬到

晋朝农业技术的进步

晋朝嵇含

晋朝(265年—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虽然政治动荡频繁,但农业技术在继承汉代基础上仍有显著进步,并在部分领域有所创新。以下是晋朝

郗鉴保全兖州

晋朝祖逖

郗鉴保全兖州是东晋初期一次重要的军事防御事件,展现了郗鉴作为军事将领和政治家的卓越才能。以下从背景、过程、策略和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背景1. 时

干宝搜神记价值

晋朝干宝

《搜神记》是东晋史学家干宝所著的一部志怪小说集,成书于公元4世纪,是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多重历史、文学和文化价值。 一、历史价值

探讨东晋名医皇甫谧的医学成就与贡献

晋朝皇甫谧

东晋名医皇甫谧(215—282),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文学家与史学家,其贡献不仅体现在医学领域,也在经史、文学等方面影响深

《晋代医学家皇甫谧》

晋朝皇甫谧

晋代医学家皇甫谧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人,生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卒于西晋太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