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义洛阳复兴者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8-02 | 阅读:1276次历史人物 ► 李存勖
张全义(852—926),字国维,五代时期后梁、后唐重要政治人物,因主持洛阳战后重建与治理卓有成效,被誉为"洛阳复兴者"。其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历史背景与早期经历
张全义出身农家,唐末加入黄巢起义军,后归附朱温(后梁太祖)。因其治政能力突出,于904年被任命为河南尹,负责洛阳及周边地区。当时洛阳历经黄巢之乱、秦宗权焚掠,已成"荆棘满城,狐兔纵横"的废墟,人口不足百户。
二、洛阳重建的具体措施
1. 农业恢复
推行"营田制",招募流民屯垦,提供耕牛、种子,实行"十五税一"轻赋政策。亲自督导农耕,《洛阳缙绅旧闻记》载其"见良田美稼,则下马与僚佐共观之"。十年内开垦荒地2万余顷。
2. 城市重建
行政体系:重建衙门、驿站,恢复官府职能
基础设施:修复宫殿、城墙(如唐东都皇城残垣),疏通漕运
文化象征:重修龙门石窟部分佛龛,恢复白马寺宗教活动
3. 人口政策
采用"庇客制"吸引流民,承诺"居五年则为民业",并严惩劫掠,使得洛阳户口由百余户增至十余万。
三、治理特点
实用主义:保留五代军事防御需求的同时恢复唐制
人才任用:重用裴迪等熟悉唐制的旧官僚
经济手段:设场院征收商税,作为重建资金补充
四、后续影响
926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入洛时,洛阳已恢复"坊市棋布,邸店罗列"的繁荣景象。欧阳修评价其"虽出于群盗,而能劝耕务本"。但受五代战局影响,其成果在926年魏州兵变后部分损毁。
相关知识扩展
1. 张全义家族与后梁政权深度绑定,其子张继业曾任拱宸都指挥使
2. 北宋《册府元龟》特别收录其劝农奏章
3. 现代学者陈寅恪指出其政策"实开宋代地方治理先声"
4. 洛阳出土的后梁贞明年间墓志铭可见当时基层社会秩序已趋稳定
张全义的治理呈现出乱世中地方长官主动作为的典型案例,其成功既依赖个人能力,也与朱温需要稳定后方支撑北伐的战略需求密切相关。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