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元朝 >> 详情

杨朵儿只御史录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6-22 | 阅读:1356次
历史人物 ► 朵儿只

《杨朵儿只御史录》是元代重要的御史台档案文献,反映了元代监察制度运作和官僚政治生态。杨朵儿只(1299—1358)为元顺帝时期著名蒙古族御史,其事迹载于《元史·百官志》及《南台备要》等史料,以下依据现存史料展开分析:

杨朵儿只御史录

一、杨朵儿只的仕宦背景

1. 族属与出身

杨朵儿只属蒙古札剌儿氏,先祖木华黎为成吉思汗开国功臣。其家族世袭"御史大夫"职,反映元代蒙古贵族在监察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苏天爵《滋溪文稿》记载其"以世家子入备宿卫",印证元代"根脚"制度对仕途的影响。

2. 任职履历

至正初年任江南行台御史,后升任中台御史中丞。《元史·顺帝纪》载其至正十二年(1352)劾奏丞相脱脱"专权蠹政",显示监察官对权臣的制衡作用。

二、元代御史台制度特征

1. 组织机构

元代设中央御史台(中台)、江南行台(南台)和陕西行台(西台),形成三级监察网络。《元典章·台纲》规定御史有权"弹劾百官非违",杨朵儿只的奏议多涉及地方官吏贪腐案件。

2. 民族二元性

御史台长官多由蒙古、色目人担任,但汉人御史占比超60%。杨朵儿只弹劾对象包括蒙古贵族亦怜真班,体现制度设计中对各族官僚的普遍约束。

3. 文书制度

《宪台通纪》记载御史需按月呈报"刷卷"(档案审查)结果。现存《南台备要》收录杨朵儿只所拟《整治勾当》12条,涉及漕运监察、驿站管理等具体规范。

三、历史争议与评价

1. 派系斗争背景

至正年间伯颜、脱脱党争中,杨朵儿只支持脱脱改革派。但其后期奏疏批评"更钞法扰民",反映监察官对政策的动态监督。

2. 历史局限性

叶子奇《草木子》指出元代御史"往往受制权相",杨朵儿只最终因弹劾阿鲁图,揭示监察权与相权的结构性矛盾。

3. 文献价值

《御史录》现存明抄本载有其23篇奏议,涉及江淮赋役、佛寺侵占民田等事,为研究元代社会经济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其中关于"包银制"流弊的记载可与《通制条格》互为印证。

元代监察制度虽承袭唐宋,但融入了游牧民族"怯薛"监督传统。杨朵儿只作为蒙古贵族监察官的代表,其行事既体现官僚体系的专业性,又反映民族特权阶层的政治立场。《元史》赞其"遇事敢言,风裁凛凛",但需注意元代史官对贵族官僚的美化倾向。

文章标签:御史录

上一篇:宋徽宗与瘦金体书法 | 下一篇:张居正改革与一条鞭法

元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元朝元朝

元朝的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海外贸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发展既继承了南宋的商贸基础,又在蒙古帝国全球化视野下得到进一步拓展。以下是元朝海上丝绸之

巾帼英雄-也速湿利皇后

元朝成吉思汗

巾帼英雄——也速湿利皇后 也速湿利(Yesülün,又译也速伦、叶速伦)是蒙古帝国时期的重要女性人物,为成吉思汗的第三位皇后(哈敦),属于弘吉剌部。她

元朝战争与武器技术

元朝元朝

元朝(1271—1368年)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军事技术与战争实践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下从战争

元朝与钦察汗国关系

元朝元朝

元朝与钦察汗国的关系是蒙古帝国分裂后四大汗国与元朝联系的典型案例,体现了血缘、政治、军事与经济等多重纽带的交织。两者关系的演变可分为以下几个

杨朵儿只御史录

元朝朵儿只

《杨朵儿只御史录》是元代重要的御史台档案文献,反映了元代监察制度运作和官僚政治生态。杨朵儿只(1299—1358)为元顺帝时期著名蒙古族御史,其事迹载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