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汉朝 >> 详情

汉朝奴婢制度考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6-01 | 阅读:6658次
历史人物 ► 汉朝

汉朝奴婢制度考

汉朝奴婢制度考

汉朝奴婢制度是当时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与发展深受先秦遗制、经济需求及法律体系的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对该制度进行系统考察:

一、社会来源与分类

1. 官奴婢体系

主要来源于战俘(如对匈奴作战所得)、罪犯家属(连坐制度)及官府收购。武帝时期推行"告缗令",没收商贾财产时连带收编其奴婢,使官奴婢数量激增。

管理机构:少府属下的"考工室"负责手工业奴婢,水衡都尉管辖皇家苑囿奴婢,大司农管理农业劳作奴婢。

2. 私奴婢市场

合法买卖需经"市券"制度,交易时由市官监督并征收交易税(每万钱抽税四百)

价格波动:西汉中期壮年奴约1.5-2万钱(相当于20亩良田价格),《居延汉简》记载有"小奴二人直三万"的案例

二、法律地位与权利

1. 人身依附关系

《二年律令》规定:"奴婢比庶人",但实际操作中仍视为主人财产

禁止杀奴: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去奴婢,除专杀之威",但王莽时期仍存在"奴婢市场"的记载

2. 特殊保障条款

汉律设"奴婢自赎"条款,允许积累私财赎身

宣帝地节三年(前67年)诏令:"免官奴婢为庶人",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官方释奴

三、经济职能

1. 生产领域

盐铁业:《盐铁论》记载"豪强占山海,役使奴婢"

农业:《史记·季布传》载"买田宅,蓄奴婢"的普遍现象

手工业:马王堆汉墓漆器铭文显示有"工奴"参与制作

2. 服务行业

家内服务形成专业分工,见《急就篇》"妻妇聘嫁赍奴婢"

娱乐业:富豪蓄"歌舞伎乐"奴婢成风,桓谭《新论》批评"今富商大贾多蓄女乐"

四、制度演变

1. 西汉限制政策

武帝"算缗令"对商人奴婢征税(每人1200钱)

哀帝限奴令:诸侯王限200人,列侯100人,关内侯30人

2. 东汉转型

光武帝六次下诏释奴(建武六年至十三年)

出现"客"、"部曲"等新型依附关系,为魏晋世族庄园经济埋下伏笔

五、社会影响

1. 人口比例争议

学者估算西汉巅峰期奴婢约占总人口15%(基于《汉书·食货志》记载)

2. 经济矛盾激化

奴婢过度集中导致"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汉书·食货志》)

3. 思想论争

儒家提出"天地之性人为贵"(《白虎通义》),但实践中仍维持蓄奴制

该制度最终在南北朝时期逐渐被佃客制取代,但其影响持续至唐律"奴婢律条"的废除。汉朝奴婢制度折射出早期帝国经济结构的特点,也反映了人身依附关系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复杂演变。

文章标签:

上一篇:秦代音乐制度浅析 | 下一篇:司马昭之心路人知

东汉宦官专权的起因

汉朝窦宪

东汉宦官专权的起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设计的缺陷,也有皇权与外戚斗争的演化,同时还涉及社会结构和政治文化的深层影响。以下是主要因素及其背景分

冯唐易老李广封

汉朝冯唐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史记》中司马迁对两位历史人物命运的慨叹,后成为怀才不遇的经典典故。结合史实具体分析如下: 一、冯唐:生不逢时的才子1.

汉朝节日习俗考略

汉朝汉朝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朝代,其节日习俗融合了先秦传统与汉代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反映了当时的农耕文明、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以下是汉朝

公孙弘儒学丞相

汉朝公孙弘

公孙弘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儒学丞相,其生平与政治作为在汉代儒学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1. 出身与早年经历 公孙弘(前200年—前

汉朝节日习俗考略

汉朝汉朝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朝代,其节日习俗融合了先秦传统与汉代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反映了当时的农耕文明、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以下是汉朝

汉朝官僚选拔制度

汉朝汉朝

汉朝的官僚选拔制度是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体系,其主要形式包括察举制、征辟制、任子制、赀选制等,其核心是选拔人才为朝廷服务,保证国家机器的运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