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夏商 >> 详情

商朝的手工业与经济贸易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5-28 | 阅读:9486次
历史人物 ► 商朝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其手工业与经济贸易在早期文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商朝的手工业以青铜器制造为核心,同时涵盖陶器、玉器、骨角器、纺织等领域,经济贸易则以区域换为主,并逐渐形成初级的商业网络。以下是具体分析:

商朝的手工业与经济贸易

一、手工业的发展

1. 青铜器制造业

商朝青铜器技术达到高度成熟,以礼器(如鼎、簋)、兵器(如戈、钺)和生活用具(如爵、觚)为主。青铜铸造采用“块范法”,工艺复杂,纹饰繁缛(如饕餮纹、云雷纹),体现了宗教与王权的结合。著名的司母戊鼎(后改名后母戊鼎)重达832.84公斤,反映了大规模生产的组织能力。

2. 陶器与原始瓷器

商朝陶器以灰陶为主,兼有白陶和印纹硬陶。白陶以高岭土为原料,质地坚硬,可能为瓷器前身。郑州商城遗址出土的原始青瓷残片,表明瓷器的萌芽已出现。

3. 玉器与骨角器

玉器多用于祭祀和装饰,如琮、璧、圭等,工艺继承新石器传统但更精细。安阳殷墟出土的妇好墓中有755件玉器,包括人物、动物雕刻。骨角器则常见卜骨(用于占卜)和饰品,甲骨文的刻写载体即牛骨与龟甲。

4. 纺织业

商代已有麻、丝织物,青铜器上残留的绢帛痕迹证实丝织技术存在。甲骨文中有“蚕”“桑”等字,推测黄河中下游已发展养蚕业。

二、经济贸易的特点

1. 区域性物资交换

商朝核心区(豫北、鲁西、冀南)与周边通过贡赋、贸易获取资源。例如:

- 铜、锡矿料可能来自长江中下游(如江西瑞昌铜矿遗址)或中原周边。

- 海贝作为原始货币(见于殷墟墓葬),源自东南沿海或南海,证明远距离交换。

2. 商业雏形与市场

甲骨文中有“市”“买”等字,暗示固定交易场所可能已出现。商族人善贾,后世“商人”一词或源于此。部分青铜器、陶器形制标准化,可能为商品化生产。

3. 交通与运输

商朝重视道路修建,考古发现夯土道路遗迹。车辆(双轮马车)用于运输,殷墟车马坑显示其广泛使用。水路运输依托黄河、济水等河流。

三、社会经济结构支撑

1. 王室控制手工业

郑州商城、安阳殷墟发现集中铸铜、制骨作坊遗址,由贵族直接管理,产品优先满足祭祀与军事需求。

2. 农业与手工业分工

甲骨文记载“百工”职业群体,专业化分工明确。农业剩余(如黍、稷)支持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3. 贸易与军事扩张联动

商朝通过战争获取资源(如羌人俘虏用于劳动力),同时促进技术传播。湖北盘龙城等据点既是军事堡垒,也是贸易中转站。

补充知识

货币形态:除海贝外,商晚期出现铜仿贝,可能为金属货币起源。

手工业宗教属性:青铜器铸造常伴祭祀仪式,如“燎祭”祈求熔铸成功。

外部影响:部分青铜器造型(如兽首刀)可能受北方草原文化影响。

商朝手工业与经济贸易的繁荣为周代“工商食官”制度奠定基础,其技术成就与贸易网络体现了早期国家的资源整合能力。

文章标签:手工业

上一篇:多尔衮摄政清初 | 下一篇:周代青铜器纹饰

箕子远走朝鲜地

夏商箕子

箕子是商朝末年的著名贵族,为商纣王的叔父,因劝谏纣王无果,为避免迫害而选择远走东方。据《史记》等史料记载,箕子最终抵达朝鲜半岛北部,建立了“

雍己在位商势衰

夏商雍己

雍己是商朝的第10任君主,在位时期(约公元前1534—前1526年)确实是商朝国力衰落的转折点之一。根据《史记·殷本纪》记载,雍己统治期间“殷道衰,诸侯或

商容夏商时期智者的象征

夏商商容

商容是商末周初著名的贤士和智者,被视为商周之际道德与智慧的象征。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他是商纣王时期的重臣,以耿直敢谏著称,在《尚书》《史记》等

夏商遗址探秘:解读遗址背后的历史人物与故事

夏商商汤

中国古代的夏商时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阶段,其遗址的考古发现为研究早期国家形态、社会结构提供了关键证据。以下从遗址特征、历史人物及相关学术争

商朝人殉制度研究

夏商商朝

商朝的人殉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种重要丧葬习俗,集中体现在商代中晚期(约公元前14世纪至前11世纪),尤其是殷墟遗址的考古发现为研究提供了大量实

商朝的手工业与经济贸易

夏商商朝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其手工业与经济贸易在早期文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商朝的手工业以青铜器制造为核心,同时涵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