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龙逄忠谏赴死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7-15 | 阅读:3528次历史人物 ► 关龙逄
关龙逄是夏朝末年的著名忠臣,以死谏君的事迹被载入《史记》《韩非子》等多部典籍。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明确记载的因谏而死的忠臣,比商朝比干谏纣王早约五百年。
根据历史记载,关龙逄担任夏桀的大夫时,夏桀暴虐无道,建造酒池肉林,耗费民力建造倾宫瑶台。关龙逄多次进谏,曾"立而不去朝",持续站在朝堂上劝谏。最激烈的一次劝谏中,他手捧(可能指帝王行为规范或地图),指出夏桀的过失,并警告"君王若如此,国必亡"。
夏桀不仅拒绝纳谏,反而将关龙逄囚禁杀害。具体死法存在几种说法:《庄子》记载被斩首;《韩诗外传》说被炮烙而死;《符子》则记载夏桀命人将他和一起焚烧。关龙逄死后,夏朝迅速走向灭亡,约在公元前1600年被商汤所灭。
后世将关龙逄与比干并称"龙比",成为忠臣的代名词。唐代在河南长垣为其建祠(今长垣市龙相村),唐代著名谏臣魏征经常祭拜关龙逄墓,将其视为楷模。这一事件的史学价值在于:首先证实了夏朝历史存在的可靠性,其次确立了"文死谏"的忠臣传统,对后世士大夫精神产生深远影响。从政治学角度看,关龙逄事件反映了早期王朝中"道统"与"政统"的冲突,以及原始民主议政传统的衰落过程。
文章标签:关龙逄
上一篇:火烧圆明园的悲剧 | 下一篇:西周名将崇黑虎征战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