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清朝 >> 详情

和珅生平及其影响

朝代:清朝 | 时间:2025-06-11 | 阅读:4215次
历史人物 ► 和珅

和珅(1750年—1799年),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清朝乾隆年间权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贪官之一。他的生平及影响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和珅生平及其影响

一、早年经历与仕途崛起

1. 出身与早期官职:和珅出身满洲中等武官家庭,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但凭借聪明才智考入咸安宫官学,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1772年以文生员身份承袭三等轻车都尉世职,1775年因机会得到乾隆赏识,被提拔为乾清门侍卫,从此步入权力核心。

2. 快速晋升:凭借善于揣摩上意和办事能力,十年内升至军机大臣、内务府总管、户部尚书等要职,成为乾隆晚年最信任的大臣。

二、权倾朝野与贪腐手段

1. 敛财规模:据《嘉庆朝查办和珅案》档案,其家产估值约8-11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15年财政收入),包括土地8万顷、当铺75座、银号42家,以及大量珍宝古玩。

2. 权力网络:通过联姻(长子丰绅殷德娶乾隆固伦和孝公主)、安插亲信(如弟弟和琳任四川总督)控制吏部、户部等关键部门,形成"和党"。

3. 贪腐手法

- 议罪银制度:创设以钱赎罪的制度,所得款项不入国库而入内务府,中饱私囊。

- 垄断贸易:控制皮货、人参等专卖权,甚至插手盐政、漕运。

- 勒索地方:官员升迁需向其行贿,如江苏巡抚闵鹗元受贿案。

三、历史影响与评价

1. 政治后果

- 加剧乾隆后期吏治腐败,导致白莲教起义(1796-1804)爆发,动摇清朝统治根基。

- 嘉庆亲政后将其革职抄家(1799年),但未能根除腐败体系,贪腐问题成为晚清痼疾。

2. 经济影响

- 其敛财导致民间经济凋敝,江西监察御史钱沣曾弹劾其"剥削商民,道路侧目"。

- 巨额赃款充实国库,短期内缓解嘉庆朝财政危机。

3. 文化符号意义

- 成为古代贪官典型,清代笔记《啸亭杂录》载其"性喜蓄赀,聚敛无厌"。

- 现代对其评价更趋复杂,有学者指出他精通财政管理,但贪欲最终毁掉政治才能。

延伸知识

抄家清单中包括:赤金580万两、元宝银940万两、土地契约厚达68箱,仅翡翠翎管就846个。

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记载:"这位中堂大人接待我们时,其住宅豪华程度超越任何欧洲贵族"。

近年研究显示,其部分财产可能被夸大,实际约2-3亿两,但也远超明代严嵩(2000万两)的记录。

和珅的浮沉折射出清代中期皇权专制与官僚体系的深刻矛盾,其案例为后世权力监督制度提供了历史镜鉴。

文章标签:和珅

上一篇:明末才子东林党领袖顾炎武 | 下一篇:夏商时期的养蚕业

林则徐虎门销烟

清朝林则徐

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抗击鸦片侵略的重要事件,发生于1839年6月3日至25日(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二至五月十五)。这一行动是清政府严禁鸦片政策的直接

清朝经济繁荣与衰落原因剖析

清朝清朝

清朝经济繁荣与衰落的原因可从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外部环境等多维度分析,其兴衰历程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一、繁荣时期(康雍乾盛世)的经济驱动因

清代服饰与等级制度

清朝乾隆

清代服饰与等级制度紧密关联,是满洲贵族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工具。其服饰体系在承袭明代部分规制的同时,融合了满洲骑射文化和传统礼仪,形成了森严的

年羹尧的盛极而衰

清朝年羹尧

年羹尧(1679年—1726年),字亮工,号双峰,汉军镶黄旗人,清朝康熙、雍正年间著名将领。其一生经历极具戏剧性,从位极人臣到被赐自尽,堪称清代政治斗争

和珅贪腐敛财案

清朝和珅

和珅(1750—1799年),清朝乾隆、嘉庆两朝权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贪官之一,其敛财规模和手段在封建官僚体系中极具代表性。以下是关于和珅贪腐案的详细

和珅贪腐误国

清朝和珅

和珅(1750年—1799年)是乾隆朝晚期至嘉庆初年的权臣,以其巨贪闻名,被后世视为清代贪腐的典型代表。其贪腐行为对清朝国势的衰落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