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清朝 >> 详情

和珅贪腐敛财案

朝代:清朝 | 时间:2025-07-28 | 阅读:4814次
历史人物 ► 和珅

和珅(1750—1799年),清朝乾隆嘉庆两朝权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贪官之一,其敛财规模和手段在封建官僚体系中极具代表性。以下是关于和珅贪腐案的详细分析:

和珅贪腐敛财案

1. 历史背景与仕途崛起

和珅初为宫廷侍卫,凭借机敏善辩、精通满汉蒙藏语言,深得乾隆帝宠信。乾隆四十年(1775年)后,他历任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等要职,逐渐掌控财政、人事大权,成为乾隆晚期实际上的“二皇帝”。

2. 贪腐敛财的主要手段

权力寻租:利用职务之便卖官鬻爵,官员晋升需向其行贿,甚至形成“和珅定价”的。

侵吞公款:掌管户部期间,挪用国库银两,克扣地方赋税;主持平定甘肃叛乱时虚报军费,中饱私囊。

商业垄断:开设当铺、粮行、车马行等商号,借助权力打压竞争者,强买强卖。

勒索地方:各地官员进京需向其进献“孝敬”,仅两淮盐政每年就需上交数十万两白银。

收受贿赂:逢年过节或乾隆寿辰时,借机敛财,如广东巡抚曾一次赠送珍珠手串200余串。

3. 财产规模与抄家结果

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驾崩后,和珅被迅速革职抄家。据《嘉庆朝查处和珅案》记载,其家产估值约8亿至11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15-20年财政收入),包括:

黄金3.2万两,白银300余万两;

土地12万亩,房产2000余间;

珍宝古玩、貂皮裘衣等不计其数,仅名人字画就有上千幅。

民间遂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谚语。

4. 贪腐根源与制度缺陷

皇权纵容:乾隆晚年好大喜功,依赖和珅理财满足奢靡开支,默许其贪腐行为。

监督失效:清代监察体系在皇权干预下形同虚设,御史弹劾多被乾隆压下。

权力集中:和珅长期兼任数十职,形成“一人之下”的绝对权力,缺乏制衡。

5. 历史评价与启示

和珅案暴露了封建专制下官僚系统的结构性腐败。其倒台虽短暂缓解财政危机,但未能改变清朝吏治颓势,为后世留下深刻教训:缺乏有效监督的绝对权力必然滋生腐败,系统性贪腐会加速政权衰亡。

文章标签:

上一篇:洪承畴降清争议录 | 下一篇:武乙射天招天谴

龚自珍诗文革新先驱

清朝魏源

龚自珍(1792—1841)是清代中后期思想家和文学家,被后世誉为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他的诗文创作和思想主张突破了传统桎梏,对晚清文学变革和近代思想解放

和珅贪腐敛财案

清朝和珅

和珅(1750—1799年),清朝乾隆、嘉庆两朝权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贪官之一,其敛财规模和手段在封建官僚体系中极具代表性。以下是关于和珅贪腐案的详细

王锡阐的天文贡献

清朝阮元

王锡阐(1628—1682),字寅旭,号晓庵,江苏吴江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中国传统天文学向近代天文学过渡的背景下,通过独立研究,提

李自成与明朝的覆灭

清朝李自成

李自成与明朝的覆灭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推翻中央王朝的典型案例,其过程复杂且涉及多重历史因素。以下是基于史实的分点分析: 1. 李自成起义的背景天灾

和珅贪腐敛财案

清朝和珅

和珅(1750—1799年),清朝乾隆、嘉庆两朝权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贪官之一,其敛财规模和手段在封建官僚体系中极具代表性。以下是关于和珅贪腐案的详细

和珅贪腐误国

清朝和珅

和珅(1750年—1799年)是乾隆朝晚期至嘉庆初年的权臣,以其巨贪闻名,被后世视为清代贪腐的典型代表。其贪腐行为对清朝国势的衰落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