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晋朝 >> 详情

杜预注解左传深

朝代:晋朝 | 时间:2025-05-19 | 阅读:6318次
历史人物 ► 杜预

标题:杜预注《左传》的史学价值与学术贡献

杜预注解左传深

杜预(222—285),字元凯,西晋著名经学家、军事家,其《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简称“杜注”)是现存最早的《左传》完整注本,对后世《左传》研究影响深远。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学术特点与贡献:

1. 训诂与义理并重

杜注不仅注重文字训诂,如考订名物制度、解释方言古语,还结合《春秋》微言大义,阐发历史评判。例如,对“郑伯克段于鄢”事件,杜预通过注释揭示《左传》隐含的观,强调“讥失教”的春秋笔法。

2. 体例创新与系统化

杜预首创“经传合编”的注释体例,将《春秋》经文与《左传》传文逐条对应,便于学者对照研读。此外,他提出《左传》解经的“五十凡例”,系统归纳《左传》叙事规则,为后世提供方框架。

3. 历史考据的严谨性

杜注广泛征引《周礼》《尔雅》等典籍,结合晋代尚存的古文献进行考据。如对春秋历法的注释,杜预通过比对鲁国纪年与天象记录,纠正了前人的讹误,体现其科学态度。

4. 军事地理的实践性

杜预作为灭吴战役的主要策划者,其注释中常结合军事经验分析《左传》战争记载。例如,对城濮之战的地形解读,不仅标注古地名方位,还从战略角度评析晋楚双方的战术选择。

5. 对后世的影响

唐代孔颖达编《五经正义》时,以杜注为《左传》标准注本;清代乾嘉学者虽批评杜注疏漏,但仍承认其奠基地位。现代学者如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亦多参考杜预成果。

扩展知识

杜预自称“《左传》癖”,晚年著《春秋释例》进一步补充注释,该书与《集解》互为表里。

杜注的局限在于过度强调《左传》解经功能,部分注释牵合经传,南朝范宁、唐代啖助等曾对此提出批评。

杜预的《左传》注释融合了汉学考据与魏晋玄学思辨,既是汉代经学的总结,又开启南北朝义疏之学,其学术价值至今仍为学界所重。

文章标签:

上一篇:周瑜火烧赤壁计 | 下一篇:北朝碑刻书法艺术

竹林七贤嵇康

晋朝嵇康

竹林七贤是中国魏晋时期著名的隐逸文人群体,以嵇康为核心人物之一。这一群体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人,因常聚于竹林下饮酒

《王羲之与兰亭集序的传奇》

晋朝王羲之

《王羲之与兰亭集序的传奇》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被誉为“书圣”,其代表作《兰亭集序》不仅是中国书法艺术的

葛洪抱朴子著

晋朝葛洪

葛洪的《抱朴子》是东晋时期重要的道教典籍与哲学著作,分为内篇与外篇,内篇侧重神仙方术、炼丹养生,外篇探讨社会政治、儒家伦理,体现了葛洪“内道

《南北士族的文化冲突》

晋朝王导

《南北士族的文化冲突》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南北地域长期分裂,形成了以北方世族(如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和南方士族(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为代表

杜预左传注解功臣

晋朝杜预

杜预(222-285年),字元凯,西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经学家,尤其在《左传》注解方面成就斐然,被后世尊为"《左传》功臣"。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其贡献及

东吴政权兴衰历程

三国杜预

东吴政权(229年—280年)是三国时期孙权建立的割据政权,其兴衰历程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奠基与崛起(200年—229年)1. 孙策开拓江东(200年前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