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三国 >> 详情

周瑜火烧赤壁计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5-19 | 阅读:9593次
历史人物 ► 周瑜

周瑜火烧赤壁是东汉末年赤壁之战中的关键战术,其历史记载主要源自《三国志》及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等史料。以下从史实角度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周瑜火烧赤壁计

【历史背景】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20余万大军南征,意图统一南方。孙权刘备结成联盟,周瑜作为东吴都督,率3万精锐与刘备军联合抗曹。双方对峙于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长江南岸),曹军因不习水战,将战船首尾相连。

【火攻战术实施】

1. 黄盖诈降计:周瑜采纳老将黄盖建议,利用曹军轻视东吴的心理,写信伪称投降。曹操因此前收编荆州降军(如蔡瑁、张允),对降将未起疑心。

2. 东南风助火势:《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时东南风急”,黄盖以数十艘艨艟战舰载满干柴、鱼油,借风势冲入曹军船阵纵火。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提到火势蔓延至岸上营寨,曹军大乱。

3. 联军配合:刘备部从侧翼夹击,周瑜主力趁势渡江突击,曹操败走华容道

【争议与补充】

火攻细节:史学界对“连环计”是否真实存在有争议。《三国志·武帝纪》仅简略记载“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但《吴主传》《周瑜传》明确提到火攻。

兵力对比:曹操实际参战兵力可能不足20万,北军加荆州降兵约10余万,联军约5万,但曹军瘟疫流行削弱了战斗力。

地理考辨:火烧地点存在“武赤壁”(蒲圻)与“文赤壁”(黄冈)之争,现古支持蒲圻说。

【历史影响】

此战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曹操退回北方,孙权巩固江东,刘备趁机夺取荆南四郡。周瑜因功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但2年后病逝(210年),其战略布局由鲁肃继承。

【延伸知识】

唐代杜牧《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反映了火攻对天气的依赖。

宋代《资治通鉴》综合诸史,强调曹操轻敌与联军战术协同的作用。

现代学者考证指出,汉代作战已有火攻先例(如昆阳之战),周瑜战术具备时代合理性。

赤壁之战体现了冷兵器时代气候、地理与心理战的综合运用,其以少胜多的典范意义被后世反复研究。

文章标签:赤壁计

上一篇:汉代画像石与墓葬文化 | 下一篇:杜预注解左传深

祢衡击鼓骂曹

三国祢衡

祢衡击鼓骂曹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历史事件,展现了名士祢衡对曹操的激烈批评,也反映了当时士人与权臣之间的尖锐矛盾。以下从历史背景、事件经过、人物分

周瑜火烧赤壁计

三国周瑜

周瑜火烧赤壁是东汉末年赤壁之战中的关键战术,其历史记载主要源自《三国志》及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等史料。以下从史实角度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过程

袁绍官渡之战败

三国袁绍

袁绍官渡之战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战略决策的失误,也有战术执行的问题,还包括内部管理不善等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其败因:1. 战略决策失误

黄忠定军山斩夏侯

三国黄忠

标题:黄忠定军山斩夏侯渊的历史考据与军事分析 1. 历史背景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黄忠作为蜀汉将领,在定军山之战中斩杀曹魏

周瑜火烧赤壁计

三国周瑜

周瑜火烧赤壁是东汉末年赤壁之战中的关键战术,其历史记载主要源自《三国志》及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等史料。以下从史实角度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过程

周瑜火烧赤壁破曹军

汉朝周瑜

周瑜火烧赤壁破曹军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关键战役,发生于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以下是基于《三国志》等史料的史实分析: 一、战役背景1. 曹操南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