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晋朝 >> 详情

杜预左传注解功臣

朝代:晋朝 | 时间:2025-07-01 | 阅读:7575次
历史人物 ► 杜预

杜预(222-285年),字元凯,西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经学家,尤其在《左传》注解方面成就斐然,被后世尊为"《左传》功臣"。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其贡献及背景:

杜预左传注解功臣

1. 《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的开创性

杜预的《集解》是现存最早的完整《左传》注释,系统整合了经传文本,将《春秋》经文与《左传》传文按年对应排列,解决了汉魏以来经文与传文分离的问题。他首创"经传合一"体例,为后世《左传》研究奠定范式。该注本被唐代孔颖达奉为官方标准,收入《五经正义》。

2. 注释方法的革新

杜预提出"三体五例"说,系统阐释《春秋》笔法:"三体"指周公旧例、孔子新意、史官异辞;"五例"为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汙、惩恶而劝善。这种理论建构远超汉代今文家支离破碎的"义例"说,体现经学解释学的突破。

3. 军事实践与注经互证

作为灭吴战役的主要策划者,杜预以军事家视角关注《左传》战争记载。他在注中特别详析城濮之战、鞌之战等经典战例,结合自身实战经验,从地形研判、兵力调度角度作战术分析,开创军事史研究新路径。

4. 训诂学与历史考证

杜预精研古代典章制度,对《左传》中的职官(如司徒、司马)、礼制(如禘祭、丧服)、地理(如城濮、践土)等考证尤为缜密。其注中保存了大量东汉贾逵、服虔等已佚古注,具有重要文献辑佚价值。

5. 学术背景与时代意义

杜预身处经学从汉学向晋学转型期,其注疏兼采古文经学派(如刘歆系统)与魏晋新学风,注重义理贯通而非章句训诂。这种风格直接影响南北朝隋唐《左传》学发展,陆德明《经典释文》多引其说。

6. 史学思想的影响

他强调"《左传》义深于君父",将史事叙述与儒家结合,这种"以史证经"的方法为司马光资治通鉴》"臣光曰"体例所继承。清据学家如顾炎武、洪亮吉虽批评其疏漏,仍肯定其体系化成就。

补充知识:杜预自称有"《左传》癖",曾在襄阳刻"坠泪碑"纪念羊祜,其文武双全的形象成为"儒将"典范。唐代设杜预配享孔庙,宋真宗追封其为当阳侯,明嘉靖年间从祀孔庙。现代出土的晋代《春秋经传集解》残卷(如吐鲁番文书)证实其注本在南北朝已广泛传播。

文章标签:

上一篇:孟获七擒七纵事 | 下一篇:刘勰《文心雕龙》成书

陆机文学创作研究

晋朝陆机

陆机(261-303),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弟陆云并称“二陆”,是西晋太康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学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杜预左传注解功臣

晋朝杜预

杜预(222-285年),字元凯,西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经学家,尤其在《左传》注解方面成就斐然,被后世尊为"《左传》功臣"。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其贡献及

晋朝服饰文化演变

晋朝曹魏

晋朝服饰文化的演变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及民族融合的多重影响,可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阶段。 一、西晋时期:承袭汉魏与礼制强化1. 官服制度规范化 西

晋朝经济发展的特点

晋朝王羲之

晋朝(265—420年)的经济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受政治格局、民族关系和制度变革的影响。其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 南北经济差异扩大 西晋短

杜预左传注解功臣

晋朝杜预

杜预(222-285年),字元凯,西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经学家,尤其在《左传》注解方面成就斐然,被后世尊为"《左传》功臣"。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其贡献及

东吴政权兴衰历程

三国杜预

东吴政权(229年—280年)是三国时期孙权建立的割据政权,其兴衰历程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奠基与崛起(200年—229年)1. 孙策开拓江东(200年前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