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五代十国 >> 详情

成都府:前蜀后蜀都城考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6-22 | 阅读:1020次
历史人物 ► 成都府

成都作为前蜀和后蜀的都城,是五代十国时期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前蜀(907—925年)由王建建立,后蜀(934—965年)由孟知祥开创,二者均以成都为都城,其建都历史、城市格局及文化遗产在中国古代都城史中具有独特地位。

成都府:前蜀后蜀都城考

一、前蜀的都城建设与发展

1. 王建的都城经营

王建在唐末割据川蜀,907年称帝后以成都为“西京”,仿唐长安城格局扩建。外城周长达25里,设太城、少城、罗城三重结构,宫城位于城北,中轴线布局体现正统王朝气象。

2. 经济与文化繁荣

前蜀依托成都平原的农业基础,发展织锦、制茶等手工业,城内设有专司丝绸的“锦院”。文人如韦庄贯休聚集,推动“花间词派”兴盛,现存王建永陵石刻(二十四乐伎像)反映宫廷艺术成就。

二、后蜀的都城延续与创新

1. 孟氏政权的巩固

孟知祥934年称帝后延续成都都城地位,其子孟昶扩建宫苑,修筑“龙池”“宣华苑”,并重修城墙增强防御。后蜀时期成都人口逾十万,为当时中国最大城市之一。

2. 文化标志性成就

后蜀开创中国官刻儒家经典先例,刊印《蜀石经》;赵崇祚编《花间集》奠定词学经典。孟昶命人在城垣遍植芙蓉,成都“芙蓉城”别称始于此。

三、都城格局与考古印证

1. 城市形制特点

前蜀罗城考古发现夯土城墙基址,证实其范围包括今成都一环南路以北。后蜀宣华苑遗址(今人民公园一带)出土琉璃瓦件,显示皇家园林规格。

2. 交通与商业

成都作为“扬一益二”的商贸枢纽,城内设有“药市”“蚕市”,后蜀时期首创纸币“交子”雏形,反映商业金融的领先地位。

四、历史影响与遗产

前蜀、后蜀的治理使成都在唐末战乱中保持稳定,为宋代“蜀学”兴起奠定基础。现存永陵、和陵(孟知祥墓)及《花间集》等遗产,印证了这一时期成都作为区域中心的辐射力。两蜀政权虽短暂,但其对西南开发的贡献不可忽视。

文章标签:成都府

上一篇:李靖夜袭阴山破突厥 | 下一篇:宋朝对外文化交流

楚国的地方治理

五代十国鄂州

楚国的地方治理体系在春秋战国时期具有鲜明特色,其制度演变与中原诸侯国既有关联又存在差异,主要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分封制与县制并行的双轨

罗绍威诛牙兵丧权

五代十国朱温

罗绍威诛牙兵丧权是唐末五代初期河朔藩镇权力斗争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反映了藩镇内部牙兵集团的跋扈与节度使集权的困境。罗绍威(877—910)是魏博节度使

皇甫晖南唐猛将

五代十国周世宗

皇甫晖(?-956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著名将领,以勇猛善战著称。他在南唐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在对抗后周的战斗中表现突出。 1. 早年经历

南唐烈祖的治国方略

五代十国

南唐烈祖李昪(888-943年)是南唐开国君主,在位期间(937-943年)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治国方略,其政策以“保境安民、振兴文教、锐意改革”为核心,

成都府:前蜀后蜀都城考

五代十国成都府

成都作为前蜀和后蜀的都城,是五代十国时期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前蜀(907—925年)由王建建立,后蜀(934—965年)由孟知祥开创,二者均以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