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版图最大时的疆域范围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7-01 | 阅读:600次历史人物 ► 元朝
元朝版图最大时(约1310年)的疆域范围覆盖了东亚、中亚、西亚和东欧的广袤地区,其统治面积超过140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王朝。以下是其核心疆域及统治特点:
1. 东亚核心区
包括传统中原地区(今中国东部)、蒙古高原、东北地区(含辽阳行省辖黑龙江流域)、朝鲜半岛北部(设征东行省,高丽为藩属国)。元朝在此设立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以及陕西、四川、甘肃等行省。
2. 西域与中亚
通过察合台汗国(1310年归附)控制今新疆及中亚七河地区,包括塔里木盆地、伊犁河谷等战略要地。窝阔台汗国灭亡后部分领地并入元廷,元朝在别失八里(今吉木萨尔)设北庭都护府管理天山南北。
3. 吐蕃地区
首次将青藏高原纳入中央政权管辖,设宣政院直辖乌思藏(前藏后藏)、朵甘思(康区)等三路,通过萨迦派实施政教合一管理,驻军清查户口并建立驿站系统。
4. 西南边疆
云南行省管辖范围远超现今云南省,包括缅甸北部掸邦、老挝上寮地区,并在缅甸设缅中行省(后撤销),对泰北兰纳王朝保持宗主权。湖广行省辖今贵州、广西及越南北部(短暂设交趾行省)。
5. 北方扩展
岭北行省统辖西伯利亚南部,贝加尔湖至额尔齐斯河上游的"林木中百姓"游牧部族均需纳贡,考古发现证实元朝在叶尼塞河上游设有据点。
6. 特殊行政区划
为控制辽阔疆域,元朝创建行省制度(全国设11行省),并在关键地区如西藏、畏兀儿地保留帝师、达鲁花赤等特殊官职,对中亚诸王实行"宗藩五户丝分封制"。
元朝疆域扩张得益于其军事体系与驿站制度:全国设驿站1500余处,包括远至钦察汗国萨莱城的国际驿路。但实际控制力存在梯度差异,对西域、西伯利亚等地多采用羁縻统治。14世纪中期后,随着察合台汗国分裂、红巾军起义,版图开始急剧收缩。这一庞大疆域为明清两代的领土框架奠定了基础,西藏、云南等地自此稳固归属中央政权。
文章标签:版图
上一篇:《宋代科举制度演变研究》 | 下一篇:顾宪成东林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