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宋朝 >> 详情

宋高宗南渡始末

朝代:宋朝 | 时间:2025-06-12 | 阅读:5334次
历史人物 ► 宋高宗

宋高宗南渡是南宋建立的关键历史事件,标志北宋灭亡后赵氏皇室的延续与南方政权的巩固。其始末可概括如下:

宋高宗南渡始末

1. 靖康之变与北宋灭亡

1126-1127年(靖康元年至二年),金军攻破汴京(今开封),俘虏徽宗、钦宗及宗室大臣三千余人北上,史称"靖康之变"。康王赵构因奉命出使议和未归而幸免,成为唯一未的皇子。

2. 南京应天府的称帝

1127年五月,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是为宋高宗。此时南宋政权仅控制江淮以北部分地域,面临金军持续南侵的威胁。

3. 战略撤退与南迁历程

建炎南渡(1127-1129年):因金军追击,高宗先后迁至扬州、镇江、杭州(升为临安府),最终以临安为"行在"(临时首都)。1132年定都临安,但名义上仍宣称将收复汴京。

航海避敌(1130年):金将完颜兀术渡长江追击,高宗一度乘船漂泊于温州、台州沿海,史载"乘桴浮于海",展现南宋优势。

4. 巩固南方统治的措施

军事部署:启用岳飞韩世忠等将领组建"岳家军""韩家军",依托长江防线抵抗金军。1140年郾城大捷后,岳飞一度逼近汴京。

政治调整:推行"经界法"整顿江南田赋,设立总领所管理地方财政,强化中央集权。

文化整合:南迁士大夫与江南士族合作,推动理学发展,朱熹后来将临安称为"衣冠文物之萃"。

5. 绍兴和议与南北对峙

1141年,高宗与秦桧同金朝签订《绍兴和议》,以称臣、纳贡(岁币银绢各25万两匹)换得偏安局面,同年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和议划定淮河-大散关为界,南宋放弃淮北领土,但保住了江南经济核心区。

历史影响与评价

南渡使中国经济文化重心彻底南移,江南成为全国粮食、丝绸、瓷器的生产中心。临安人口增至百万,海外贸易通过泉州广州港口繁荣。尽管后世对高宗妥协政策多有批评,但其保续宋祚、开发南方的功绩不可忽视。元代史家脱脱在《宋史》中评:"南渡诸帝,以高宗为最难。"此举奠定了此后150年南宋与金、蒙对峙的格局。

文章标签:

上一篇:楚王马殷割据湖南记 | 下一篇:元朝与欧洲使节往来

王禹偁革新文风

宋朝苏轼

王禹偁是北宋初年重要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在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反对晚唐五代的浮艳文风,倡导平易朴实的古文写作,对宋代诗文革新运动产生了深远

《宋蒙战争关键战役》

宋朝余玠

宋蒙战争(1235年—1279年)是蒙古帝国与南宋之间长达44年的战争,最终以南宋灭亡告终。以下是关键战役及其历史意义: 1. 襄阳之战(1267—1273年) - 背景:

《宋慈与法医学奠基》

宋朝宋慈

《宋慈与法医学奠基》宋慈(1186—1249),字惠父,南宋著名法医学家,被誉为“世界法医学奠基人”。其著作《洗冤集录》(1247年成书)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

《宋代说唱文学的发展》

宋朝碾玉观音

宋代说唱文学的发展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标志着民间文艺形式向专业化、商业化转变的关键阶段。其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背景与城

宋高宗偏安一隅

宋朝宋高宗

宋高宗赵构作为南宋的开国皇帝,其"偏安一隅"的政策是南宋初期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产物。这一政治选择的影响深远,需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1. 政治背景与政

宋高宗偏安政策评析

宋朝宋高宗

宋高宗赵构的偏安政策是南宋初期维持政权存续的关键决策,但其历史评价长期存在争议。这一政策的核心是在金军南侵压力下主动放弃中原,定都临安(今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