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南北朝 >> 详情

北周赵王宇文招

朝代:南北朝 | 时间:2025-06-24 | 阅读:5537次
历史人物 ► 王宇

北周赵王宇文招(?-580年),字豆卢突,鲜卑宇文部人,北周文宇文泰第七子,母为姬姓嫔妃。作为北周宗室重要成员,宇文招在周武帝、宣帝时期具有重要政治军事影响力,其生平与北周后期的权力斗争紧密相关。

北周赵王宇文招

家世与早期经历

宇文招为宇文泰众多子嗣中较具才干者。其名“招”取自《周易》“招摇在上”,字“豆卢突”保留鲜卑传统,反映北周胡汉融合的特点。保定元年(561年)封赵国公,建德四年(575年)进爵赵王,任雍州牧,掌握京畿军政大权。

政治军事活动

1. 武帝时期的征伐:建德五年(576年)参与周武帝伐齐之役,率军攻占晋阳,在平定北齐的战争中立有战功。灭齐后出任并州总管,镇守原北齐核心地区。

2. 宣帝时的中枢地位:宣政元年(578年)周宣帝继位后,以太师身份入朝辅政,与隋国公杨坚共同受遗诏辅佐幼主。大象元年(579年)宣帝禅位静帝,宇文招作为皇叔地位显赫。

3. 对抗杨坚的失败:大定元年(581年)杨坚专权时期,宇文招联合毕王宇文贤、陈王宇文纯等宗室策划刺杀杨坚。五月二十五日设“鸿门宴”邀请杨坚,因元胄护主事败。三日后被杨坚以谋反罪诛杀,诸子皆被害。

文化成就

宇文招作为鲜卑贵族汉化代表,雅好文学,《周书》称其“幼聪颖,博涉群书”。现存《庾信集》中收录多篇与其唱和的诗文,曾组织邺下文人集会,推动北朝后期文学发展。其王府属官中有著名文学家唐瑾等。

历史评价

1. 《周书》评价:“赵僭王招,风仪俊丽,器局弘深”,肯定其政治能力但批判其“失图”于杨坚。

2. 王夫之《读通鉴论》指出北周宗室在对抗杨坚时缺乏统一策略,宇文招的刺杀计划暴露了宗室集团的组织松散。

3. 现代史学界认为其失败反映关陇军事贵族内部矛盾,标志着宇文氏权力的终结。

延伸知识

宇文招之女千金公主(后改封大义公主)嫁突厥可汗,引发隋与突厥的外交纠纷。

其封地赵郡为北朝高门李氏郡望,反映北周对河北士族的笼络政策。

考古发现西安曾出土“赵王招造像碑”,证实其佛教信仰,此为北朝贵族普遍现象。

宇文招的悲剧命运折射出北周末年关陇集团内部权力重构的激烈程度,其政治活动客观上为杨坚代周铺平了道路。唐朝编修《周书》时将其列入“僭伪”列传,隐含对失败者的政治否定。

文章标签:文招

上一篇:孙恩卢循起义背景 | 下一篇:隋朝府兵制度的演变

南朝士族阶层的消亡

南北朝萧衍

南朝士族阶层的消亡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首先,南朝士族的衰落与皇权的强化密切相关。南朝宋、齐、梁

南朝文士放诞之风

南北朝鲍照

南朝文士的放诞之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文化转型的典型表现,其形成与政治动荡、玄学思潮、门阀制度及地域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以下从多个层面展开分

北朝石刻书法艺术

南北朝

北朝石刻书法艺术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篇章,以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政权统治时期(386—581年)的碑刻、摩崖、造像题记等为载体,展现了北方

士族门阀制度的演变

南北朝侯景

士族门阀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现象,其演变贯穿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以下是其发展脉络及特点的详细

北周赵王宇文招

南北朝王宇

北周赵王宇文招(?-580年),字豆卢突,鲜卑宇文部人,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七子,母为姬姓嫔妃。作为北周宗室重要成员,宇文招在周武帝、宣帝时期具有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