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元朝 >> 详情

汪大渊远洋游记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6-17 | 阅读:5159次
历史人物 ► 汪大渊

汪大渊是元代著名的航海家和旅行家,其著作《岛夷志略》记录了14世纪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东非等地的海上贸易与地理风貌。他的航海活动比郑和下西洋早了近一个世纪,是研究元代海外交通史的重要文献。以下从多个方面展开说明:

汪大渊远洋游记

1. 生平与航海背景

汪大渊(1311-?),字焕章,江西南昌人,少年时即对海外贸易产生兴趣。元代泉州作为东方第一大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汪大渊依托元朝宽松的海外政策,多次随商船远航。他首次出海约在1330年(20岁前后),第二次在1337年,足迹遍及今日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半岛及东非沿岸。

2. 《岛夷志略》的史料价值

全书共载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分为“大八洲”和“小八洲”两部分,内容涵盖地理、物产、风俗、贸易等。例如:

- 贸易记录:详细记载了中国的瓷器、丝绸与东南亚的香料(如爪哇的胡椒)、印度的棉布、阿拉伯的乳香等商品的交换。

- 地理发现:首次提及“层拔国”(今桑给巴尔),证明元代中国船只已抵达东非。

- 民俗考证:描述占城(今越南南部)的“凿齿”习俗、古里(印度卡利卡特)的“种姓制度”等。

3. 航海技术与路线特点

- 汪大渊的航线依托季风规律,冬季借东北风南下,夏季乘西南风返回。

- 船只多为“福船”改良型,载重达千吨,采用水密隔舱技术。航程中依赖“过洋牵星术”(天文导航)和罗盘定位。

- 主要停泊港包括占城、暹罗(泰国)、满剌加(马六甲)、锡兰(斯里兰卡)等中转站。

4. 历史影响与局限性

- 该书为郑和航海提供了前期地理知识,部分地名被《郑和航海图》沿用。

- 因元代重商轻儒的传统,汪大渊的记载未被正史收录,直到清代才被重新发掘。

- 某些描述存在夸张或误解,如将非洲长颈鹿记为“麒麟”,反映了当时的认知局限。

5. 扩展知识:元代海外贸易体系

汪大渊的航海活动依托于元代的“官本船”制度(政府出资、商人运营),泉州设有市舶司管理外贸。通过与伊利汗国、德里苏丹国等政权的联系,元代形成了横跨印度洋的贸易网络,促进了青花瓷、伊斯兰银器等文化交流。

文章标签:游记

上一篇:宋徽宗与瘦金体书法艺术 | 下一篇:明朝宦官郑和的七下西洋

元朝的城市生活面貌

元朝元朝

元朝的城市生活面貌呈现出多元交融、繁荣开放的特征,反映了蒙古帝国统治下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东方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描

元朝时期的道教

元朝元朝

元朝时期的道教发展呈现出多元化与官方管控并存的特点,其演变与蒙古统治者的宗教政策密切相关,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 1. 全真道的鼎盛与受挫丘处机

元顺帝北遁始末

元朝元顺帝

元顺帝北遁是元朝灭亡过程中的关键事件,标志着元朝在中原统治的终结与北元政权的开端。以下依据史料梳理其始末,并补充相关背景与细节: 一、背景:元

元代军事制度与边境防御

元朝怯薛

元代军事制度与边境防御体系在继承蒙古传统与吸收中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管理模式,其核心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军事制度架构 1. 军政合一的

元代造船技术与海运发展

元朝汪大渊

元代造船技术与海运发展在中国古代航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成就建立在唐宋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同时适应了元朝大一统政权对海运的迫切需求。以下从技术

汪大渊环游志略

元朝汪大渊

《汪大渊环游志略》是一部反映元代航海家汪大渊海外见闻的重要著作。该书又名《岛夷志略》,成书于元至正九年(1349年),记录了汪大渊两次搭乘商船远航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