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明朝 >> 详情

葡萄牙人登陆澳门始末

朝代:明朝 | 时间:2025-06-28 | 阅读:4612次
历史人物 ► 双屿港

葡萄牙人登陆澳门的历史始末可追溯至16世纪大航海时代,其过程涉及殖民扩张、贸易网络构建与中葡外交博弈,以下是关键节点与背景分析:

葡萄牙人登陆澳门始末

1. 大航海背景与初步接触

15世纪末,葡萄牙开辟好望角航线后积极东扩,1513年,葡萄牙商人乔治·阿尔瓦雷斯(Jorge Álvares)乘中国商船抵达广东屯门,成为首位有记录的抵华葡人。1517年,费尔南·佩雷斯·德·安德拉德(Fernão Pires de Andrade)率舰队抵达广州,试图通过外交手段建立贸易关系,但因其弟西芒·德·安德拉德(Simão de Andrade)的与劫掠行为,导致1521年明军在屯门海战中驱逐葡人。

2. 转战闽浙与珠江口

被驱逐后,葡萄牙人一度活跃于福建漳州(月港)和浙江双屿(今舟山),建立据点。1549年明军剿灭双屿港,葡人被迫重返广东沿海,1553年以"晾晒货物"为由获准暂居澳门半岛,实则通过贿赂广东海道副使汪柏取得停泊权。1557年,明朝默许葡人在澳定居,年租金500两白银(后减为515两),澳门成为葡人在华唯一合法据点。

3. 葡人居澳初期管理模式

明朝对澳门实行"建城设官而县治之"的治理策略:

行政管辖香山县直接管理,设提调、备倭、巡缉三职监管

葡人自治:1573年成立议事会(Leal Senado),但需接受明朝广东当局管辖

军事防御:16世纪80年代修建大三巴炮台等设施,明廷多次限制其扩建

4. 贸易地位的形成与演变

澳门迅速成为全球贸易枢纽:

中转枢纽:1567年明朝部分开海后,澳门—广州—长崎三角贸易繁荣,主要转运丝织品、瓷器与日本白银

教区中心:1576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设立澳门教区,成为天主教远东传教基地

主权争议起点:1583年葡印总督擅自将澳门升格为"市",但明朝始终坚持领土主权

5. 明末清初的局势变化

1622年荷兰进攻澳门失败("葡荷澳门之战"),葡人借机加强防御

清朝延续明朝政策,1749年颁布《澳夷善后事宜条议》强化管制

18世纪因清政府限制外贸,澳门经济逐渐衰落,转向贸易与苦力贸易

关键历史文献佐证

《明实录》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记载:"葡夷僦居濠镜澳,岁输课二万金"

庞尚鹏1564年奏折《陈末议以保海隅万世治安疏》详述早期管理措施

清代《澳门记略》系统收录中葡交往档案

澳门模式本质是明朝"以夷制夷"海防政策的产物,其特殊性在于:中国政府始终保留主权(征税、司法、驻军),葡人仅获有限自治权。这一格局持续至1849年葡人强行拒交地租并驱逐清廷官员,晚清时期通过《中葡和好通商条约》(1887年)演变为主权争议问题。

文章标签:葡萄牙人登陆

上一篇:海上丝绸之路的元代繁荣 | 下一篇:雍正时期的改革与整顿

张居正:明朝改革先锋的政治家

明朝明朝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明朝中后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万历初年内阁首辅,主导了著名的“万历新政”,是明代最具争议也最有作为的权臣

江南才子唐寅:明朝文化名人

明朝明朝

江南才子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生于成化六年(1470年),卒于嘉靖二年(1523年),苏州府吴县(今江苏苏州)

明成祖朱棣治国之道

明朝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其治国之道融合了武力扩张、文化建设和制度改革,奠定了明朝鼎盛时期的基础。以下是其治国方略的

姚广孝助朱棣夺位

明朝姚广孝

姚广孝辅助朱棣夺取皇位的过程,是明朝初期政治博弈与军事行动结合的典型案例。作为朱棣最重要的谋士,姚广孝以其深远的战略眼光和佛道兼修的神秘背景

葡萄牙人登陆澳门始末

明朝双屿港

葡萄牙人登陆澳门的历史始末可追溯至16世纪大航海时代,其过程涉及殖民扩张、贸易网络构建与中葡外交博弈,以下是关键节点与背景分析:1. 大航海背景与初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