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五代十国 >> 详情

桑维翰辅晋献奇谋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6-13 | 阅读:7119次
历史人物 ► 石敬瑭

桑维翰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重要谋臣,辅佐晋高祖石敬瑭和晋出帝石重贵,其献策对后晋的建立与存续起到关键作用。以下从史实角度分析其“奇谋”及历史背景:

桑维翰辅晋献奇谋

一、促成石敬瑭称帝的核心策略

1. 献计勾结契丹:936年,石敬瑭被后唐末帝李从珂猜忌,桑维翰提出“称臣于契丹,以借外援”之策。他亲赴契丹谈判,确保耶律德光出兵助石敬瑭反唐,条件包括割让幽云十六州、岁贡帛三十万匹,并认耶律德光为“父皇帝”。此策略虽使后晋得以建立,但也埋下日后契丹南侵的隐患。

2. 合法性构建:桑维翰为石敬瑭撰写奏表,强调后唐“负恩篡逆”,而石敬瑭“效顺契丹”是“屈节救民”,试图淡化割地污名,塑造政权合法性。

二、后晋内政的巩固措施

1. 抑制藩镇:针对五代藩镇割据的乱局,桑维翰主张削弱节度使权力,推行中央集权。例如建议重用文臣监军,限制武将兼领多镇,减少兵变风险。

2. 经济改革:为应对契丹岁贡压力,他整顿赋税,实行“两税法”改良,增加国库收入,同时缓解民众负担。

三、对契丹关系的矛盾与失败

1. 初期周旋:桑维翰主张对契丹“卑辞厚礼”,避免直接冲突。944年契丹首次南侵时,他建议晋出帝遣使谢罪,以拖延时间备战。

2. 战略失误:他低估契丹灭晋野心,反对联合吐谷浑等部族牵制契丹,导致后晋孤立无援。947年契丹最终攻破开封,灭亡后晋,桑维翰被叛将张彦泽所杀。

四、历史评价的两面性

正面欧阳修《新五代史》称其“敏于吏事,善谋人主”,肯定其政治才能。

司马光资治通鉴》批评割地策略“为中国万世之祸”,导致北宋长期面临辽国威胁。

扩展知识:幽云十六州的深远影响

桑维翰参与的割地协议使中原失去北方屏障,直接导致:

1. 北宋与辽、金的长期战争(如雍熙北伐、澶渊之盟);

2. 明代迁都北京、修建长城,均与此地区战略价值相关。

桑维翰的谋略体现了五代政权在生存压力下的实用主义,但其代价深远,成为后世反思“以夷制夷”策略的典型案例。

文章标签:

上一篇:唐代园林建筑艺术 | 下一篇:李公麟的白描绘画艺术

十国艳史之南唐后宫风云录

五代十国李璟

《十国艳史之南唐后宫风云录》聚焦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宫的权力斗争与情感纠葛,结合史实与文学演绎,展现这一时期宫廷生活的复杂面貌。以下从历史背景

马殷楚武穆王

五代十国马殷

马殷(852年-930年),字霸图,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开国君主,庙号武穆王。他是中国历史上割据湖南地区的重要人物,建立的后梁封爵的楚国史称"马楚"或"南楚

柴荣北伐与中途病逝之谜

五代十国柴荣

柴荣北伐与中途病逝是五代十国末期至北宋初年的重要历史事件,涉及后周世宗柴荣的军事战略、政治遗产及突然病逝的诸多谜团。以下从北伐背景、过程、病

周文育南梁名将

五代十国周文育

周文育是南朝梁时期的著名将领,字德施,吴郡钱唐(今浙江杭州)人,以勇猛善战著称,在南梁末年的动荡局势中屡立战功,是陈霸先早期创业的重要助力。

石敬瑭割让幽云

五代十国石敬瑭

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是五代十国时期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发生于937年。以下是关键内容与分析: 背景与动机1. 政局动荡:后唐末年,军阀混战,石敬瑭时任

安重荣反叛被杀

五代十国石敬瑭

安重荣(?-942年),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将领,以反对后晋高祖石敬瑭向契丹称臣的政策而发动叛乱,最终兵败被杀。以下根据史实对其反叛及被杀事件展开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