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汉朝 >> 详情

樊哙鸿门宴护主脱险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6-15 | 阅读:6663次
历史人物 ► 樊哙

樊哙鸿门宴护主脱险是楚汉相争时期的关键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06年。当时刘邦率先攻入咸阳,按楚怀王“先入关中者王”的约定应称王,但项羽率四十万大军驻扎鸿门,意图消灭刘邦。经项伯调解,刘邦亲赴鸿门谢罪,宴会上危机四伏,而樊哙的英勇行动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

樊哙鸿门宴护主脱险

事件经过:

1. 范增设计:项羽谋士范增多次举玦示意刺杀刘邦,并安排项庄舞剑,意图“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伯起身对舞,暗中保护刘邦,但局面依旧危险。

2. 樊哙闯帐张良急召樊哙。樊哙持盾撞倒卫士闯入,怒目直视项羽,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羽按剑询问,樊哙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 义责项羽:樊哙质问项羽诛杀有功之臣的正当性,引用怀王之约,指出刘邦有功无过,暗指项羽背信。项羽无言以对,态度软化。

4. 刘邦脱身:刘邦借如厕之机离席,樊哙劝其放弃辞别,速回霸上。刘邦留张良善后,独自骑马逃脱,仅带樊哙等四人从小道返回军营。

历史背景与细节:

军事对比:刘邦兵力仅十万,项羽拥兵四十万,鸿门宴是刘邦以政治智慧弥补军力劣势的典型事例。

樊哙身份:刘邦连襟(吕后妹夫),身份特殊。其武将气质与直率言辞形成反差,项羽称其为“壮士”,赐以生彘肩,樊哙覆盾切食,豪迈举动赢得项羽赞赏。

项羽性格弱点:优柔寡断,对樊哙的质问“未有以应”,体现其重视荣誉感与贵族精神,最终放走刘邦,范增怒斥“竖子不足与谋”。

后续影响:

鸿门宴后项羽分封诸侯,刘邦受封汉中,为日后楚汉战争埋下伏笔。司马迁在《史记》中详录此事,凸显樊哙的忠勇与刘邦的隐忍,成为后世评价二人性格的重要依据。此事件亦衍生“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彘肩斗酒”等典故,展现秦汉之际权力博弈的惊险与智慧。

文章标签:护主脱

上一篇:赢疾征战六国 | 下一篇:关羽刮骨疗毒

董卓乱汉前的汉末名臣

汉朝董卓

汉末董卓乱政前,东汉朝廷尚有一批名臣试图维系朝纲,尽管此时宦官、外戚与士族斗争加剧,王朝已显颓势。以下为重要人物及其事迹的详细梳理:1. 卢植(

汉朝经济的繁荣与衰落

汉朝汉朝

汉朝经济的繁荣与衰落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其兴衰与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对外关系及自然环境等多重因素密切相关。以下从繁荣与衰落两方面展开分析,

卫青:横扫匈奴的大将军

汉朝卫青

卫青是西汉武帝时期杰出的军事将领,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谦逊品格成为抗击匈奴的核心统帅。其生平与功绩深刻影响了汉匈战争格局,以下是基于《史记》

赵飞燕舞动汉宫的传奇

汉朝赵飞燕

赵飞燕是西汉成帝时期著名的宫廷舞者,其传奇生平在《汉书》《外戚传》等史料中有片段记载,同时亦被后世文学艺术不断演绎。以下结合史实与相关文化背

樊哙鸿门护主

秦朝樊哙

“樊哙鸿门护主”是《史记·项羽本纪》中著名的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06年的鸿门宴上。樊哙作为刘邦的部将,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勇猛和机智化解了刘

樊哙鸿门护刘邦

汉朝樊哙

“樊哙鸿门护刘邦”这一典故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是楚汉争霸时期的关键事件,展现了樊哙的忠勇与刘邦的政治智慧。以下从史实背景、事件经过、历史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