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汉朝 >> 详情

樊哙鸿门护刘邦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7-10 | 阅读:8307次
历史人物 ► 樊哙

樊哙鸿门护刘邦”这一典故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是楚汉争霸时期的关键事件,展现了樊哙的忠勇与刘邦的政治智慧。以下从史实背景、事件经过、历史意义等角度详细分析:

樊哙鸿门护刘邦

一、事件背景

1. 鸿门宴的起因

前206年,刘邦率先攻入咸阳灭秦,按楚怀王“先入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应封关中王。但项羽率40万大军入关后,范增识破刘邦野心,劝项羽借宴诛杀刘邦,以除后患。

2. 刘邦的弱势局面

刘邦仅拥兵10万,无力与项羽正面对抗。为示弱,他亲赴鸿门请罪,称“闭关仅为防盗,非敢拒项王”,并拉拢项羽叔父项伯为内应。

二、樊哙的护卫行动

1. 闯帐的时机

宴间范增多次举玉玦示意项羽动手,并安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张良见势危急,出营召樊哙入内救主。

2. 樊哙的英勇表现

- 强闯军门:持盾撞倒阻拦的卫士,硬闯项羽营帐,“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气势震慑全场。

- 慷慨陈词:斥项羽“听细人说,欲诛有功之人”,并声明刘邦“劳苦功高”,使项羽无言以对(《史记》原文:“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 啖生彘肩:项羽赐生猪腿,樊哙覆盾为案,拔剑切肉而食,以悍勇之态化解宴间杀机。

3. 对局势的扭转

樊哙的闯入打乱范增设局,项羽犹豫未决,刘邦借机如厕离席,由樊哙护送抄小路逃回霸上军中。

三、历史意义与深层分析

1. 性格对比的体现

- 项羽的优柔寡断:因樊哙“壮士”形象而心生赞赏,错失铲除刘邦的良机。

- 刘邦的隐忍机变:逃走后立即诛杀内奸曹无伤,巩固内部。

2. 政治博弈的缩影

鸿门宴是项羽丧失战略主动的开端。刘邦集团(张良的谋略、樊哙的武力、萧何的后勤)的协作优势初显,而项羽集团(范增计策不被采纳、项伯内通外敌)已现分裂。

3. 司马迁的笔法深意

《史记》通过樊哙“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的细节描写,以文学手法强化其忠勇形象,侧面烘托项羽的贵族自负与刘邦的市井权变。

四、延伸知识

樊哙的身份:沛县屠狗出身,刘邦连襟(娶吕后妹吕媭),兼具亲信与猛将双重角色,后封舞阳侯。

鸿门宴地点争议:现古认为宴会地点约在今陕西临潼新丰镇鸿门堡村,当地仍有“项王营”遗址。

成语典故:“项庄舞剑”“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均出自此事件。

这一事件不仅决定了楚汉双方的实力消长,更成为后世审视权力斗争的经典案例。樊哙的忠勇与果决,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为刘邦集团赢得生机,也印证了“时势造英雄”的哲理。

文章标签:刘邦

上一篇:嬴政为政举措 | 下一篇:蜀汉后主刘禅的评价

霍去病与卫青的漠北之战

汉朝霍去病

霍去病与卫青的漠北之战是汉武帝时期汉朝对匈奴发动的关键性战役,发生在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史称“漠北之战”。此战是汉匈战争中最远距离、最大

樊哙鸿门护刘邦

汉朝樊哙

“樊哙鸿门护刘邦”这一典故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是楚汉争霸时期的关键事件,展现了樊哙的忠勇与刘邦的政治智慧。以下从史实背景、事件经过、历史意

汉代邮驿系统的建立与作用

汉朝汉武帝

汉代邮驿系统的建立与作用是古代中国交通与信息传递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其体系化程度和管理效率为后世奠定了基础。以下是其核心内容: 一、建立背景与发

汉代漆器工艺的特点与影响

汉朝龙凤

汉代漆器工艺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重要成就之一,其特点与影响可总结如下: 一、工艺特点 1. 材质与技法精湛: - 汉代漆器以木胎为主,兼有夹纻胎(

樊哙鸿门护刘邦

汉朝樊哙

“樊哙鸿门护刘邦”这一典故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是楚汉争霸时期的关键事件,展现了樊哙的忠勇与刘邦的政治智慧。以下从史实背景、事件经过、历史意

樊哙鸿门宴护主脱险

汉朝樊哙

樊哙鸿门宴护主脱险是楚汉相争时期的关键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06年。当时刘邦率先攻入咸阳,按楚怀王“先入关中者王”的约定应称王,但项羽率四十万大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