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春秋战国 >> 详情

豫让为主复仇刺赵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6-28 | 阅读:4801次
历史人物 ► 豫让

豫让是春秋末期晋国人,最初效力于范氏和中行氏,后投奔智伯(智瑶),深受器重。前453年,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智伯,豫让逃入山中,立誓"士为知己者死",决心为其复仇。他首次伪装成刑人(受过肉刑的罪犯),混入赵襄子宫中修厕所,企图行刺,但因赵襄子警觉被擒。赵襄子感其忠义,将其释放。

豫让为主复仇刺赵

豫让不死心,用漆涂身使皮肤溃烂,吞炭使嗓音沙哑,连妻子都认不出他。他埋伏在赵襄子必经的桥下(今山西太原赤桥村,"豫让桥"遗址尚存),再度行刺时因马匹受惊而暴露。赵襄子质问:"你曾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被智伯所灭,你未,为何独忠智伯?"豫让答:"范、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

自知失败后,豫让请求击刺赵襄子衣服以实现象征性复仇,赵襄子应允。豫让三跃斩衣后自刎,赵人感其义烈,厚葬之。此事载于《史记·刺客列传》,体现先秦"士节"精神。

历史背景上,智伯之死引发三家分晋(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韩赵魏为诸侯),标志着春秋转入战国。豫让的复仇具有双重性:既是对个人知遇之恩的回报,也是对新兴卿大夫阶层打破贵族政治秩序的抵抗。司马迁将其与专诸聂政等并列,突显刺客群体"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的价值观。唐代胡曾《豫让桥》诗云:"豫让酬恩岁已深,高名不朽到于今",显示后世对其气节的推崇。

文章标签:

上一篇:西周奴隶阶层生活 | 下一篇:秦代青铜器工艺

战国百家争鸣文化繁荣

春秋战国战国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阶段,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繁荣景象。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变

春秋战国军事变革

春秋战国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变革是中国古代军事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其核心在于战争形态、军事制度、武器装备和战略战术的全面革新,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是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与农村生活

春秋战国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农业与农村生活发生显著变革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农业技术进步、土地制度演变以及社会结构转型,奠定了后世农耕文明的基础。以下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与科技成就

春秋战国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大爆发的时代,教育与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奠定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基础。 教育成就1. 私

豫让吞炭报主恩

春秋战国豫让

豫让吞炭报主恩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忠义故事,典出《史记·刺客列传》。豫让是晋国人,最初效力于范氏和中行氏,后转投智伯(智瑶),受到智伯的礼遇和

豫让士为知己者死

春秋战国豫让

豫让是春秋末期晋国著名的刺客,其“士为知己者死”的事迹记载于《史记·刺客列传》,体现了先秦时期士人的忠义精神与人格准则。以下从历史背景、事件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