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春秋战国 >> 详情

豫让吞炭报主恩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7-26 | 阅读:4747次
历史人物 ► 豫让

豫让吞炭报主恩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忠义故事,典出《史记·刺客列传》。豫让是晋国人,最初效力于范氏和中行氏,后转投智伯(智瑶),受到智伯的礼遇和重用。智伯被赵襄子联合韩、魏所灭后,豫让决心为主复仇,展现了极端的忠义精神。

豫让吞炭报主恩

具体事迹如下:

1. 第一次复仇尝试

豫让伪装成受刑人,混入赵襄子宫中修厕所。赵襄子如厕时心有所感将其抓获。豫让直言要为智伯,赵襄子感其忠义将其释放。

2. 自我毁容的极端手段

为躲避追查,豫让用漆涂身致溃疡,吞炭使嗓音嘶哑,连妻子都难以辨认。友人劝他假意投靠赵襄子再行刺,豫让拒绝,认为"怀二心"是对忠义的玷污。

3. 桥下伏击与终极对决

豫让埋伏在赵襄子必经的桥下,因马匹受惊再度被捕。临死前请求击刺赵襄子衣服完成象征性复仇,斩衣三剑后自刎。此举开创"斩衣三跃"典故,成为后世忠烈象征。

历史背景延伸:

智伯之死标志着晋国六卿斗争进入最后阶段,直接导致韩赵魏三家分晋

豫让的行为体现了春秋士人"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内核,与后世"忠孝节义"价值观形成呼应。

吕氏春秋》记载豫让曾言:"吾所谓为此者,以明君臣之义",将其行为提升到高度。

文化影响:

1. 成为"春秋五义"之一(伍子胥、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

2. 唐代在豫让伏击处建"豫让桥"(今河北邢台)。

3. 司马光资治通鉴》特记此事,强调"正名"思想。

考古佐证:

山西太原金胜村发现疑似智伯墓的春秋大墓,出土青铜器铭文证实智氏家族实力,为理解豫让报主的政治背景提供了实物依据。

文章标签:

上一篇:周代的丧葬习俗 | 下一篇:董翳归附刘邦

白起长平坑赵卒

春秋战国白起

白起长平坑杀赵卒是中国战国时期一场极具争议的军事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后。以下是基于史实的多角度分析:一、历史背景 1. 战争起因:秦赵

楚汉相争的前奏

春秋战国亭长

楚汉相争的前奏可以追溯到秦朝末年的社会矛盾激化与权力真空期的形成,其发展经历了多个关键阶段:1. 秦朝暴政与起义爆发 秦二世时期,严刑峻法、徭役

豫让吞炭报主恩

春秋战国豫让

豫让吞炭报主恩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忠义故事,典出《史记·刺客列传》。豫让是晋国人,最初效力于范氏和中行氏,后转投智伯(智瑶),受到智伯的礼遇和

乐毅伐齐的成败

春秋战国乐毅

乐毅伐齐是战国时期燕国对齐国发动的一场重大军事行动,其成败可从战略、战术、政治、外交等多角度分析:1. 战略初期成功 乐毅率燕、秦、赵、魏、韩五

豫让吞炭报主恩

春秋战国豫让

豫让吞炭报主恩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忠义故事,典出《史记·刺客列传》。豫让是晋国人,最初效力于范氏和中行氏,后转投智伯(智瑶),受到智伯的礼遇和

豫让士为知己者死

春秋战国豫让

豫让是春秋末期晋国著名的刺客,其“士为知己者死”的事迹记载于《史记·刺客列传》,体现了先秦时期士人的忠义精神与人格准则。以下从历史背景、事件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