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西周 >> 详情

周王畿地理考略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5-18 | 阅读:6439次
历史人物 ► 逸周书

《周王畿地理考略》

周王畿地理考略

周王畿指西周至东周时期周天子直接统治的核心区域,其地理范围和政治内涵随王朝兴衰而演变。据《周礼·职方氏》"方千里曰王畿"的记载,结合考古与文献,可考其概要如下:

一、西周王畿地理特征

1. 核心区域:以丰镐(今西安西南)为中心,涵盖关中平原渭水中游,东至崤函、西达汧渭之会。考古发现的周原遗址(岐山、扶风)、丰镐遗址证实此为宗庙、宫室所在。

2. 四至范围:

- 东界:成周(今洛阳)建成后,形成"宗周-成周"双都体系,《逸周书》载"自洛汭延于伊汭,居阳无固,其有夏之居"。

- 南界:终南山以北,《诗经·小雅》"信彼南山,维禹甸之"反映其农业开发。

- 西界:散关(今宝鸡)以东,出土的夨人盘铭文载有"王在丰,格于大室"的行政记录。

- 北界:泾水流域,与犬戎活动区相接,多友鼎铭文记载了周夷王时期的边境战事。

二、东周王畿变迁

1. 平王东迁后,王畿缩至以洛邑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实际控制区仅剩今洛阳周边二百余里。

2. 春秋战国时期逐步萎缩:

- 前707年繻葛之战后,郑国夺取虎牢以东。

- 前367年东西周分治,王畿分裂为巩(今巩义)、洛阳两部分,《战国策》称"西周君、东周君"。

- 至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最后王畿地被秦所吞。

三、经济地理特点

1. 黄土高原南缘的冲积平原,土壤适于"菑新畬"轮耕制,《诗经·周颂》"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可见农业规模。

2. 水系利用:

- 渭水、泾水、洛水构成漕运网络,大克鼎铭文记载"迺命女官■(司)舟"的管理体系。

- 灵沼、灵囿等人工水利遗存见《诗经·大雅》。

四、考古学印证

1. 青铜器窖藏分布显示行政网络:眉县杨家村、庄白村等处的微氏家族铜器群,反映畿内贵族领地分布。

2. 陶器类型学研究表明,王畿地区的联裆鬲、簋式豆等器形具有典型性,与诸侯国存在明显差别。

五、制度地理延伸

1. "乡遂制度"的空间实践:《周礼》记载王畿设"六乡六遂",金文中的"西六师""成周八师"驻地与之对应。

2. 道路系统:发掘的周原车马坑显示"周道如砥"的道路规格,宽度达10-15米,符合"国中九经九纬"记载。

周王畿地理变迁实为周代政治兴衰的缩影,其空间收缩过程与分封制瓦解、礼乐制度崩溃同步,最终伴随秦汉郡县制兴起而彻底重构。

文章标签:王畿

上一篇:郑板桥的竹石人生 | 下一篇:弦高犒师智退秦军

周厉王专利弭谤

西周共和

周厉王是西周第十位君主(约公元前878—前842年在位),其统治因"专利"和"弭谤"政策成为西周衰亡的重要转折点。这些政策深刻反映了早期中国的政治经济矛盾

康叔封卫地

西周周公

康叔封卫一事是西周初期分封制度的重要实践,体现了周王室巩固政权的政治智慧。以下从历史背景、分封细节、文化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历史背景 1

周代占星术研究

西周国语

周代占星术研究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宗教和社会结构密切相关。以下是关于周代占星术的若干关键

南仲城朔方御戎

西周镐京

"南仲城朔方御戎"反映了西周时期中原王朝与北方戎狄部族的军事对抗和防御策略。这一事件的核心是周宣王(前827年—前782年在位)为抵御猃狁等北方游牧民族

西周天文历法的进步

西周逸周书

西周时期(约前1046—前771年)的天文历法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历法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西周继承了商代的历

辛甲大夫七十五谏

西周逸周书

辛甲大夫七十五谏是西周初期重要的政治事件,主要见于《逸周书》《史记》等文献。作为商朝遗臣投奔周文王的贤士,辛甲以直言敢谏著称,其七十五次进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