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隋朝 >> 详情

王隆撰《隋书》

朝代:隋朝 | 时间:2025-05-24 | 阅读:4454次
历史人物 ► 杨素

王隆是隋朝著名的史学家和官员,其撰写的《隋书》是中国二十四史之一,由唐代魏徵等人最终编撰完成。虽然王隆是隋朝重要史官,但现存的《隋书》实际成书于唐初,是唐代官修正史的一部分。以下是关于王隆与《隋书》的关系及其历史背景的详细分析:

王隆撰《隋书》

1. 王隆的生平与史学贡献

王隆(?—约618年),字君懋,隋朝河东郡(今山西运城)人。他在隋文帝和隋炀帝时期担任秘书监、著作郎等职,主管修史工作。他曾参与编修隋朝国史,为后世唐代编纂《隋书》提供了重要基础史料。王隆的史才备受推崇,其著作虽多散佚,但对隋唐之际的史学发展影响深远。

2. 《隋书》的成书过程

- 现存《隋书》共85卷,包括帝纪5卷、志30卷、列传50卷,由唐初魏徵、长孙无忌等人领衔编修,实际执笔者包括颜师古、孔颖达等学者。

- 《隋书》的编撰始于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历时七年完成。其中“志”部分(如《经籍志》《食货志》)因涉及跨朝代内容,与《五代史志》合并编订,成为研究南北朝至隋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文献。

3. 王隆与《隋书》的关系

- 王隆的原始史料(如《隋朝起居注》《隋开皇起居注》)是唐代史官编修《隋书》的核心依据。尽管王隆本人未参与唐代的最终编撰,但其前期工作为《隋书》的纪传部分奠定了基础。

- 唐代史官在编修时对王隆的记述有所取舍,尤其在评价隋炀帝等敏感人物时,可能受到政治倾向影响,与王隆的原始记载存在差异。

4. 《隋书》的史学价值

- 制度史贡献:其中的《百官志》《地理志》详细记录了隋朝的行政架构和疆域变迁,是研究中国中古制度史的关键资料。

- 思想文化:《经籍志》首次采用“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成为中国目录学典范。

- 客观性争议:由于唐初统治者需要总结隋亡教训,《隋书》对隋炀帝的批评可能带有政治目的,需结合其他史料(如《北史》《资治通鉴》)交叉验证。

5. 延伸知识

- 王隆另著有《隋开皇历》,在天文历法领域亦有建树。

- 《隋书》的“列传”部分记载了隋代重要人物如杨素、韩擒虎的事迹,但部分内容受唐代正统观影响,需谨慎辨析。

- 敦煌遗书中曾发现隋代残卷,部分内容与《隋书》记载可互为补充,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王隆作为隋代史学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其工作为《隋书》的成书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素材,而《隋书》本身则成为后世研究隋朝历史最权威的官方文献。

文章标签:隋书

上一篇:北朝乐府民歌的特色 | 下一篇:李靖战神定边疆

隋朝与林邑关系

隋朝后唐

隋朝与林邑(今越南中部)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军事冲突与朝贡往来,体现了隋帝国对东南亚地区的经略与南方边疆的管控。以下是两者关系的具体分析:1. 军事

刘炫经学宗师

隋朝刘焯

刘炫是隋代著名的经学家,字光伯,河间景城(今河北献县)人,以精通《春秋》《左传》及《尚书》著称,是隋代经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贡献主

王隆撰《隋书》

隋朝杨素

王隆是隋朝著名的史学家和官员,其撰写的《隋书》是中国二十四史之一,由唐代魏徵等人最终编撰完成。虽然王隆是隋朝重要史官,但现存的《隋书》实际成

隋朝与契丹关系

隋朝

隋朝与契丹的关系是隋代东北边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及民族互动等多个方面。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1. 政治隶属与朝贡关系 隋

王隆撰《隋书》

隋朝杨素

王隆是隋朝著名的史学家和官员,其撰写的《隋书》是中国二十四史之一,由唐代魏徵等人最终编撰完成。虽然王隆是隋朝重要史官,但现存的《隋书》实际成

杨谅叛乱被诛

隋朝杨素

隋朝开皇年间,隋文帝杨坚的第五子汉王杨谅因不满其兄杨广(隋炀帝)继位,于仁寿四年(604年)起兵叛乱。杨谅长期镇守并州(今山西太原),拥有精兵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