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宋朝 >> 详情

刘锜顺昌大捷

朝代:宋朝 | 时间:2025-07-09 | 阅读:3698次
历史人物 ► 刘锜

刘锜顺昌大捷是南宋初年抗金战争中的关键性战役,发生于绍兴十年(1140年),由名将刘锜指挥。此役以少胜多,挫败金军主力完颜宗弼(金兀术)的进攻,成为南宋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

刘锜顺昌大捷

背景与战前形势

绍兴十年(1140年),金国撕毁宋金和议,分兵四路南下。完颜宗弼率十万大军直扑淮南,意图夺取顺昌(今安徽阜阳),打开南下通道。南宋朝廷急令刘锜率原“八字军”三万余人驰援。刘锜抵达顺昌后,发现城池防御薄弱,便果断决定以顺昌为据点阻击金军。

刘锜的战术部署

1. 加固城防:刘锜动员军民增修城垣,设置拒马、陷坑,并在颍水上游筑堰,预备水攻。

2. 心理战:故意示弱,派人在城外牧马,制造守军怯战的假象,诱使金军轻敌。

3. 夜袭破敌:金军先锋韩常部抵达后,刘锜趁其立足未稳,夜间派精兵突袭,斩杀数千人,挫敌锐气。

战役经过

完颜宗弼亲率铁浮屠(重甲骑兵)和拐子马(两翼轻骑)主力压境。刘锜采取以下策略:

以逸待劳:利用酷暑天气,金军披甲不耐炎热,宋军轮番休整,待敌疲敝时出击。

针对性破阵:针对铁浮屠行动迟缓的弱点,宋军以长斧砍马腿,破坏其连环马阵型。

水攻助攻:决开颍水堰坝,淹没金军营地,进一步瓦解其攻势。

激战数日后,金军伤亡惨重,完颜宗弼被迫撤退。

历史意义

1. 战略转折:此役打破了金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配合岳飞郾城大捷,扭转了南宋被动防御的局面。

2. 战术创新:刘锜将步兵防御与水文地利结合,为后世提供了以弱胜强的范例。

3. 政治影响:提升了南宋军民抗金信心,但朝廷未能乘胜追击,最终议和,埋下“绍兴和议”的伏笔。

补充知识

刘锜的“八字军”原为河北义军,因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得名,战斗力极强。

顺昌之战中,金军伤亡约万余人,铁浮屠精锐损失过半,此后再未大规模使用该兵种。

元代脱脱修《金史》时,仍评价此役“宋人自渡江以来,未有如此胜捷”。

文章标签:

上一篇:李昇代吴建南唐 | 下一篇:方国珍据海称雄

陈亮事功学派

宋朝陈亮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永康学派(又称“事功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学术思想以“经世致用”为核心,反对空谈性

程颢程颐理学奠基

宋朝程颐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是北宋理学的重要奠基者,世称"二程"。他们的思想体系标志着理学(道学)理论框架的正式形成,对宋明理学的发展产生

刘锜顺昌大捷

宋朝刘锜

刘锜顺昌大捷是南宋初年抗金战争中的关键性战役,发生于绍兴十年(1140年),由名将刘锜指挥。此役以少胜多,挫败金军主力完颜宗弼(金兀术)的进攻,成

宋高宗偏安政策评析

宋朝宋高宗

宋高宗赵构的偏安政策是南宋初期维持政权存续的关键决策,但其历史评价长期存在争议。这一政策的核心是在金军南侵压力下主动放弃中原,定都临安(今杭

刘锜顺昌大捷

宋朝刘锜

刘锜顺昌大捷是南宋初年抗金战争中的关键性战役,发生于绍兴十年(1140年),由名将刘锜指挥。此役以少胜多,挫败金军主力完颜宗弼(金兀术)的进攻,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