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元朝 >> 详情

元曲名家白朴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7-10 | 阅读:7467次
历史人物 ► 白朴

白朴(1226—约1306),字仁甫,号兰谷,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生于汴梁(今河南开封),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其作品以典雅清丽著称,兼具文人雅趣与市井气息,是元代戏曲文学的重要代表。

元曲名家白朴

一、生平与时代背景

1. 家世与早年经历:白朴出身仕宦家庭,其父白华为金朝官员。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蒙古灭金,白朴时年八岁,由元好问抚养长大,受其文学熏陶。元好问的“以诗存史”思想对其创作影响深远。

2. 拒仕元朝:白朴终身不仕,拒绝元朝征召,寄情山水与戏曲创作。这一选择反映了金遗民对前朝的眷恋与对异族统治的疏离感。

二、杂剧创作成就

1. 代表作品

- 《梧桐雨》:取材于唐玄宗杨贵妃故事,以细腻笔触描写帝王爱情悲剧,语言华丽哀婉,被誉为元杂剧中“文采派”典范。

- 《墙头马上》:改编自白居易《井底引银瓶》,塑造了李千金这一勇敢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情节跌宕,矛盾尖锐,展现了市民阶层的情感诉求。

2. 艺术特色

- 诗化语言:善用典故与诗词化对白,如《梧桐雨》中“润蒙蒙杨柳雨,凄凄院宇侵帘幕”以景物烘托哀情。

- 心理描写:突破早期杂剧脸谱化倾向,注重人物内心刻画,如唐玄宗对杨贵妃的追忆具有强烈抒情性。

三、散曲与词创作

1. 散曲风格:现存小令37首、套数4套,内容多写隐逸生活与闺怨离愁。如【天净沙】《春》通过“春山暖日和风”的意象组合展现恬淡意境。

2. 词学渊源:继承苏轼、元好问豪放词风,兼有婉约情致,如《沁园春·金陵凤凰台》抒写历史兴亡之感。

四、历史评价与影响

1. 元明评价朱权《太和正音谱》称其曲“如鹏抟九霄”,赞其格调高远;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认为《梧桐雨》“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

2. 后世传播明清戏曲多受其影响,如洪昇《长生殿》对《梧桐雨》情节有直接借鉴。其作品20世纪被译为日、英、法等语言,成为国际汉学研究的重要文本。

五、延伸知识

与元曲四大家比较:白朴作品文人气质浓厚,不同于关汉卿的市井犀利或马致远的哲理深沉,体现元代文人剧作的雅化倾向。

版本流传:现存《梧桐雨》明臧懋循《元曲选》本与孟称舜《古今名剧合选》本,二者在科介、曲词上有差异,反映了明代戏曲改编的特点。

家族文化:其弟白恪亦擅诗文,家族文脉延续至明代,族裔白钺曾任明朝礼部尚书。

白朴的作品深刻反映了元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其杂剧将诗歌意境与戏剧冲突结合,奠定了中国戏曲抒情传统的重要范式。

文章标签:元曲

上一篇:杨家将忠烈传奇 | 下一篇:明朝宗室制度的特点

王实甫与元朝戏曲的繁荣

元朝元朝

王实甫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其代表作《西厢记》被誉为元杂剧的巅峰之作,对元代戏曲繁荣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元代戏曲的繁荣源于多重社会历史因素的共同

李志道与元朝的法律制度改革

元朝元朝

李志道是元代著名的法学家和法律改革者,活跃于元朝中后期(约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其法律思想与实践对元朝的法律制度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元朝作为蒙

朱清开辟海运

元朝至元

朱清是元朝初期著名的海运官员,他在中国海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元朝灭南宋后,为将南方粮食物资北运至大都(今北京),需解决河道淤塞与陆路转运效率

元曲名家白朴

元朝白朴

白朴(1226—约1306),字仁甫,号兰谷,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生于汴梁(今河南开封),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

元曲名家白朴

元朝白朴

白朴(1226—约1306),字仁甫,号兰谷,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生于汴梁(今河南开封),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

白朴梧桐雨传世

元朝白朴

《梧桐雨》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部杂剧作品,全称为《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取材于唐代安史之乱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悲剧爱情故事。该剧以李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