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元朝 >> 详情

朱清开辟海运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7-10 | 阅读:9991次
历史人物 ► 至元

朱清是元朝初期著名的海运官员,他在中国海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元朝灭南宋后,为将南方粮食物资北运至大都(今北京),需解决河道淤塞与陆路转运效率低的问题。至元十九年(1282年),朱清与张瑄等人受命试行海运,开创了一套系统的海上漕运体系。

朱清开辟海运

朱清的海运路线主要从长江口的刘家港(今江苏太仓)出发,沿海岸线北上,经黄海、渤海抵达直沽(今天津),再转运至大都。最初航线较为曲折,后经反复探索,形成了一条相对成熟的航线,提高了运输效率。元朝的粮食海运量在高峰期达到每年300万石以上,成为维系元朝北方经济的重要支柱。

朱清的管理方法极具开创性:

1. 专业化船队:建造大型海船“遮洋船”,载重量可达千石以上,配备熟练水手和导航技术。

2. 导航技术:利用星辰、指南针和沿海地标定位,积累大量航海经验。

3. 制度建设:设立专管海运的机构,如海道运粮万户府,严格管理运输、装卸与仓储。

历史影响方面,朱清的海运实践不仅解决了元朝的漕运难题,还推动了沿海经济带的形成,促进了南北贸易。但海运风险较大,船只常因风浪沉没,后来元廷在河道疏浚后逐渐减少海运比例。此外,朱清晚年因权争被元廷处死,其家族势力也随之衰落。

朱清的海运事业是古代中国大规模利用海洋运输的典范,展现了元代在航海技术和管理上的成就,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借鉴。元代诗人张翥曾写下“朱张海运功如许,万里风帆一苇轻”的诗句,赞誉其贡献。

文章标签:海运

上一篇:杨万里的诚斋诗 | 下一篇:刘瑾权倾朝野

元朝法律体系特点

元朝元朝

元朝法律体系具有鲜明的多元性和民族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法律并存 元朝实行“各依本俗法”的原则,对不同民族采用差异化的法律规范

李庭遗志承先祖

元朝阿里不哥

"李庭遗志承先祖"这一标题蕴含了家族传承与历史责任的双重含义。若从史实角度分析,可延展出以下多维内容: 一、李庭的历史溯源与家族背景1. "李庭"作为人

王实甫与元朝戏曲的繁荣

元朝元朝

王实甫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其代表作《西厢记》被誉为元杂剧的巅峰之作,对元代戏曲繁荣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元代戏曲的繁荣源于多重社会历史因素的共同

李志道与元朝的法律制度改革

元朝元朝

李志道是元代著名的法学家和法律改革者,活跃于元朝中后期(约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其法律思想与实践对元朝的法律制度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元朝作为蒙

朱清开辟海运

元朝至元

朱清是元朝初期著名的海运官员,他在中国海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元朝灭南宋后,为将南方粮食物资北运至大都(今北京),需解决河道淤塞与陆路转运效率

黄道婆革新纺织

元朝至元

黄道婆(约1245—?)是宋末元初著名的纺织技术革新家,原名黄道姑,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徐汇区华泾镇)人。她对中国棉纺织业的机械化发展作出了开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