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文化名人传记
朝代:清朝 | 时间:2025-08-13 | 阅读:3113次历史人物 ► 清朝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文化名人群体在政治、学术、艺术等领域均有杰出贡献。以下为部分代表性人物及其成就的梳理:
1. 顾炎武(1613—1682)
明末清初思想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清初三大儒"。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谈心性,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开创清代朴学先河。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影响深远。顾炎武强调考据实证,对乾嘉学派影响显著。
2. 曹雪芹(约1715—约1763)
创作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为背景,揭示封建社会的结构性矛盾。小说融合诗词歌赋、建筑饮食等多元文化元素,现存前八十回为曹雪芹原作,程伟元、高鹗续补后四十回。近年红学研究对其家世(江宁织造曹寅之孙)与文本隐喻有深入探讨。
3. 纪昀(1724—1805)
字晓岚,乾隆朝翰林院侍读学士,总纂《四库全书》。该书历时13年完成,收录典籍3461种,是中国古代最大丛书。纪昀另著有文言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风格简淡隽永,与《聊斋志异》形成清代笔记小说双峰。
4. 郑板桥(1693—1765)
"扬州八怪"之首,诗书画"三绝"。擅画兰竹,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创作理论。书法自创"六分半书",融合楷隶行草。任潍县知县时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体现文人官吏的双重品格。
5. 戴震(1724—1777)
乾嘉学派代表人物,精研训诂、天文、历算。反对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主张"理存乎欲",著有《孟子字义疏证》。参与编纂《四库全书》天文算法类,其考据方法体现清代学术的实证精神。
6. 龚自珍(1792—1841)
晚清思想家、诗人,近代启蒙先驱。《己亥杂诗》315首展现社会批判意识,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反映改革诉求。学术上属常州学派,倡言"更法""改图",对后来维新派产生影响。
7. 王士禛(1634—1711)
清初诗坛,创"说",主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编选《唐贤三昧集》,推崇王维、孟浩然诗风。官至刑部尚书,其《池北偶谈》记录明清之际文人轶事与典章制度。
补充知识:
清代学术分期:清初实学(顾炎武等)、乾嘉考据(戴震等)、道光后经世之学(龚自珍等)。
"西学东渐"影响:康熙时梅文鼎融合中西历算,晚清李善兰翻译《代微积拾级》。
书画发展:四王(王时敏等)正统派与野逸派(八大山人)并存,碑学在嘉庆后兴起。
这些人物及其成就既延续传统文化精髓,又在时代变革中呈现新特质,共同构成清代文化的多元图景。
文章标签:
上一篇:明朝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变迁 | 下一篇:殷商军事扩张与方国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