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隋朝 >> 详情

隋代三省六部制

朝代:隋朝 | 时间:2025-05-15 | 阅读:2784次
历史人物 ► 六部

隋代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影响深远。隋朝在中央官制上继承并完善了南北朝以来的三省制,形成了以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后改称中书省)为核心的三省分权体系,同时确立六部作为尚书省下属的行政执行机构。以下是具体内容:

隋代三省六部制

一、三省职能与分工

1. 内史省(中书省)

负责起草诏令,是决策的起草机构。长官为内史令(后称中书令),直接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拟定。

2. 门下省

负责审核内史省起草的诏令,有权驳回或提出修改意见,起到监督制衡作用。长官为纳言(后称侍中)。

3. 尚书省

为最高行政执行机构,负责落实朝廷政令。长官为尚书令,副职为左、右仆射。下设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二、六部结构与职能

尚书省下设六部,每部分四司,共二十四司,形成严密的行政体系:

1. 吏部:掌管官员选拔、考核、。

2. 户部:负责户籍、赋税、财政收支。

3. 礼部:主管礼仪、科举、外交。

4. 兵部:管理军事、武官选任、军需。

5. 刑部:执掌司法、刑狱。

6. 工部:负责工程营造、水利交通。

三、制度特点与影响

1. 分权制衡: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避免权臣专权。

2. 行政效率:六部专业化分工,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3. 后世沿袭:唐代基本继承隋制,并进一步细化,成为此后中国封建王朝中央官制的蓝本。

四、补充说明

隋文帝时期确立三省六部制,隋炀帝时调整部分官职名称(如内史省改中书省)。

六部制在隋代尚未完全成熟,唐代进一步完善其机构与职能。

这一制度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官僚体系的成熟,为后世王朝奠定了行政基础。

文章标签:三省六部制

上一篇:萧衍建梁崇佛教 | 下一篇:白居易长恨歌传世

虞世南文翰传千古

隋朝虞世南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唐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其书法以楷

苏威变法争议录

隋朝高颎

苏威变法争议录苏威(541—623年),隋唐之际著名政治家,隋文帝杨坚时期的重要辅臣,曾参与制定《开皇律》等制度,其政治主张与改革措施在历史上评价不

隋代三省六部制

隋朝六部

隋代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影响深远。隋朝在中央官制上继承并完善了南北朝以来的三省制,形成了以尚书省、门下省、内史

隋代画家展子虔的艺术人生

隋朝展子虔

展子虔,隋代著名的画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绘画技巧,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关于他的艺术人生,以下是详细的介绍。一、背景

隋代三省六部制

隋朝六部

隋代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影响深远。隋朝在中央官制上继承并完善了南北朝以来的三省制,形成了以尚书省、门下省、内史

隋炀帝统治时期研究

隋朝六部

隋炀帝统治时期研究隋炀帝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其在位期间的统治政策和行为对隋朝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