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五代十国 >> 详情

吴国权臣徐温专权录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5-19 | 阅读:6207次
历史人物 ► 杨行密

吴国权臣徐温专权录

吴国权臣徐温专权录

徐温(862—927),字敦美,五代十国时期吴国权臣,杨行密政权的重要缔造者之一。其通过政治手段逐步掌控吴国大权,最终形成“徐氏专权”局面,为南唐奠定基础。以下是其专权的主要史实及背景分析:

1. 早期崛起与军事基础

徐温早年随杨行密起兵,因作战勇猛、善于谋略逐渐受到重用。杨行密建立吴国(902年称吴王)后,徐温历任衙内军使、右牙指挥使等职,掌握核心军权。其军事集团以“义子”徐知诰(即后来的南唐开国君主李昪)为核心,形成强大私人势力。

2. 政治斗争与专权确立

铲除异己:908年杨行密病逝,其子杨渥继位。徐温联合张颢发动政变,杀杨渥心腹张灏、郭悰,后更杀杨渥(908年),立杨隆演为吴王。后又除掉政敌张颢,独揽大权。

架空吴王:徐温自任行军司马、镇海军节度使,将吴王杨隆演及后继者杨溥彻底傀儡化。917年迁治所至金陵(今南京),遥控朝政,吴王仅存虚名。

3. 经济与制度巩固

发展江淮经济:徐温重视农业与商贸,疏通运河,减免赋税,使吴国成为南方最富庶政权之一。

养子体系:重用徐知诰、徐知训等义子分掌要职,形成“徐氏集团”,其势力渗透军队、地方及中枢。

4. 对外策略

徐温采取“保境安民”政策,避免与中原王朝(后梁、后唐)正面冲突,同时压制邻国吴越、楚国,巩固吴国疆域。其子徐知诰进一步扩张,为南唐版图奠定基础。

5. 历史评价与影响

徐温专权虽被传统史家视为“篡逆”,但其实际统治稳定了江淮局势,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条件。其养子徐知诰(李昪)后来篡吴建南唐,延续了徐氏政治遗产。宋代史书如《资治通鉴》评价其“虽无君之名,有君之实”,反映了其作为实际统治者的历史地位。

扩展知识:徐温专权的模式是五代藩镇政治的典型表现,即武将通过军事实力掌控政权。其养子制度的成功,亦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流动的灵活性。南唐的文学艺术繁荣(如李煜的词作),间接源于徐温时期奠定的经济与文化基础。

文章标签:

上一篇:杜甫漂泊写春秋 | 下一篇:辛弃疾豪放词宗志

孟知祥据蜀称帝

五代十国孟昶

孟知祥据蜀称帝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政权建立的关键事件。孟知祥(874年—934年),字保胤,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原为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姻亲与重臣,

吴越钱弘俶纳土归宋

五代十国钱镠

:吴越钱弘俶纳土归宋 1. 历史背景 吴越国是五代十国时期割据东南的政权,由钱镠建立,定都杭州。至钱弘俶(后改名钱俶)在位时,中原已由北宋统一。面

吴国权臣徐温专权录

五代十国杨行密

吴国权臣徐温专权录 徐温(862—927),字敦美,五代十国时期吴国权臣,杨行密政权的重要缔造者之一。其通过政治手段逐步掌控吴国大权,最终形成“徐氏专

韦庄花间词派

五代十国韦庄

韦庄是晚唐五代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花间词派以《花间集》为标志,集中收录了晚唐至五代时期

吴国权臣徐温专权录

五代十国杨行密

吴国权臣徐温专权录 徐温(862—927),字敦美,五代十国时期吴国权臣,杨行密政权的重要缔造者之一。其通过政治手段逐步掌控吴国大权,最终形成“徐氏专

十国时期吴国建立者杨行密的一生

五代十国杨行密

杨行密是唐朝末期至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重要人物,他是吴国的建立者,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在混乱的时代背景下建立了显赫的功绩。下面是对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