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咸占星佐商王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7-08 | 阅读:9268次历史人物 ► 巫咸
巫咸是商朝著名的占星家和天文官,传说为商王太戊的重要辅佐大臣。在《尚书》《史记》等古籍中均有记载,被后世视为上古巫觋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以下是关于巫咸与商王关系的史实分析及扩展知识:
1. 历史记载与角色
《史记·殷本纪》提到,巫咸是商王太戊时期的重臣,擅长占卜和天文观测,辅佐太戊实现“殷道复兴”。在甲骨文中,“咸”可能指代某种祭祀官职,暗示巫咸的职能与宗教仪式密切相关。商代巫觋阶层掌握神权,通过占星、卜筮沟通人神,直接影响王权决策。
2. 占星术与商代政治
商代的天文观测主要用于占卜吉凶和指导农事。巫咸可能通过观察星象(如岁星、大火星)预测灾祥,为商王提供征伐、祭祀的时机建议。甲骨文中的“星占”记录显示,商人对日月食、彗星等现象极为重视,认为其与王权兴衰相关。
3. 巫咸的传说与后世演变
战国以降,巫咸逐渐被神化。《山海经》将其列为十巫之一,掌管不死之药;《楚辞》中屈原亦提及巫咸降神。这种演变反映了先秦巫医不分的传统,以及方术文化对上古人物的重构。
4. 考古佐证
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虽有“咸”字出现,但难以确指为巫咸本人。商代祭祀体系中的“咸戊”(或“巫咸”)可能是一个世袭职位,而非单一个体,体现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5. 与伊尹的对比
巫咸常与伊尹并提,二者均以臣子身份影响商朝国运。但伊尹更侧重政治谋略(如放逐太甲),而巫咸代表神权力量,凸显商代“君权神授”的统治逻辑。
扩展知识:
商代占星技术已能识别火星、北斗等星座,并建立初步历法(如干支纪日)。
“巫”在商代是世袭贵族,掌管祭祀、医术、音乐,其权力在周代逐渐被史官取代。
《归藏易》等古籍托名巫咸所作,反映战国时期术数家对商文化的追溯。
巫咸的形象融合了历史与神话,其事迹体现了商代“天命观”与原始科学思维的交织,对后世天文官制度与方术传统影响深远。
文章标签: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