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春秋战国 >> 详情

远交近攻秦国兴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7-08 | 阅读:4576次
历史人物 ► 秦国

远交近攻”是战国时期秦国采用的一项重要外交战略,由秦相范雎提出,旨在通过联合远处的国家、攻伐邻近的强国,逐步扩张领土,最终实现统一六国的目标。这一战略的实施为秦国的崛起和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远交近攻秦国兴

1. 远交近攻的核心内容

范雎向秦昭襄王提出“远交近攻”时,明确指出:

“远交”:与距离较远的国家(如齐国燕国)建立友好关系,避免多线作战。

“近攻”:集中力量攻打邻近的韩、赵、魏三国,逐步蚕食其土地,壮大自身实力。

这一策略避免了秦国像以前那样四处树敌(如同时对抗齐、楚等大国),而是采取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方式,极大提升了军事行动的针对性。

2. 远交近攻的实施与成效

在范雎辅佐下,秦昭襄王执行该战略,取得显著成果:

削弱三晋:秦国持续打击韩、魏,占据其战略要地(如攻占韩国宜阳、魏国河东),使两国逐渐丧失抗衡能力。

孤立楚国:秦国与齐国修好,避免楚国与齐联合抗秦,最终在长平之战后彻底压制楚国。

减少外交压力:秦国相继与燕、齐结盟,使其在攻打韩、赵、魏时未受外部干预。

3. 远交近攻对统一六国的影响

奠定统一基础:通过削弱邻国,秦国在战国末期逐步成为唯一超级强国,为嬴政统一六国做足准备。

影响后世外交:这一策略成为后世军事外交的经典案例,如曹操的“远交袁绍、近攻吕布”,蒙古的“联宋灭金”等,均借鉴类似思路。

4. 与“合纵连横”的区别

远交近攻与苏秦张仪的“合纵连横”不同:

合纵:六国联合抗秦(如苏秦推动的“五国伐齐”),属于多国联盟战略。

远交近攻:秦国主动选择目标,避免多线作战,更具进攻性和针对性。

5. 战略局限性

尽管该策略卓有成效,但仍依赖君王和丞相的执行力。如秦昭襄王晚年误判形势,盲目攻赵(如邯郸之战惨败),曾短暂受挫,但总体未影响秦国最终的统一进程。

“远交近攻”作为一项高明的地缘战略,帮助秦国在战国七雄的混战中占据主动,其思想至今仍被军事与外交领域研究借鉴。

文章标签:

上一篇:太公望辅周开国 | 下一篇:项梁蓄志反秦复楚

鬼谷子纵横家思想影响深远

春秋战国鬼谷子

鬼谷子作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外交领域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纵横术的理论体系 鬼谷子著有《鬼谷子》

远交近攻秦国兴

春秋战国秦国

“远交近攻”是战国时期秦国采用的一项重要外交战略,由秦相范雎提出,旨在通过联合远处的国家、攻伐邻近的强国,逐步扩张领土,最终实现统一六国的目

秦国商鞅变法图强

春秋战国商鞅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在秦孝公支持下由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公孙鞅)主导的一次彻底改革,其核心思想是“废井田、开阡陌”“明法度、重赏罚”,将秦国

合纵连横战略家(苏秦、张仪的纵横战略)

春秋战国张仪

合纵连横战略是战国时期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提出的外交与军事策略,其核心在于利用列国间的矛盾,通过结盟或离间实现权力制衡,进而达到削弱强

远交近攻秦国兴

春秋战国秦国

“远交近攻”是战国时期秦国采用的一项重要外交战略,由秦相范雎提出,旨在通过联合远处的国家、攻伐邻近的强国,逐步扩张领土,最终实现统一六国的目

师酉簋铸军功赏

西周秦国

师酉簋是西周中期的重要青铜器,出土于陕西宝鸡戴家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该簋的铭文记载了周王对师酉的军功赏赐,反映了西周军事制度、赏赐制度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