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秦朝 >> 详情

赵高权谋天下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6-09 | 阅读:7953次
历史人物 ► 赵高

赵高是中国秦朝末期著名的权臣,以阴险狡诈、权谋手段著称。作为秦始皇近臣和中车府令,他利用职权与机会逐步掌控朝政,最终加速了秦朝的覆灭。以下是赵高权谋天下的主要表现及相关历史背景分析:

赵高权谋天下

一、赵高的政治崛起之路

1. 出身与早期经历

赵高原为赵国宗室远支,后入秦为宦官(一说其宦官身份存疑)。凭借精通律法和机敏善辩的才能,受秦始皇赏识,担任中车府令,掌管皇帝车马仪仗,并教授胡亥律法知识,与公子胡亥建立密切关系。

2. 沙丘之变的关键作用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于沙丘。赵高联合丞相李斯篡改遗诏,逼迫公子扶苏自杀,拥立胡亥为秦二世。他利用李斯对权力得失的顾虑,以利诱威胁促成政变,并逐渐架空李斯。

二、权谋手段与政治清洗

1. 排除异己的残酷手段

- 诛杀蒙氏兄弟:诬陷大将蒙恬蒙毅"不忠",铲除军功集团代表。

- 指鹿为马:秦二世时期,赵高在朝堂公然指鹿为马,测试朝臣忠诚度,随即清洗反对者。

- 迫害李斯:罗织谋反罪名,将曾为盟友的李斯腰斩于市,灭三族。

2. 操纵秦二世的统治术

- 鼓励胡亥深居禁宫,隔绝外朝大臣,通过"独断"名义代为理政。

- 推行严刑峻法,激化社会矛盾,如扩大"偶语诗书者弃市"的禁令。

三、历史影响与评价

1. 加速秦朝崩溃

赵高的专权导致统治集团内部分裂,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其隐瞒军情、陷害将领章邯等行为,使秦军战力严重受损。

2. 后世警示意义

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列入《奸臣传》,作为"宦阉误国"的典型。明代思想家则指出,赵高本质是法家极端化执行的产物,反映了秦制"以吏为师"的弊端。

3. 考古佐证

北大藏西汉竹简《赵正书》记载了不同版本的秦始皇临终对话,提示赵高形象可能存在后世建构成分,但篡权核心情节与《史记》基本吻合。

赵高的权术集中体现了专制体制下近臣政治的极端危害,其通过信息垄断、心理操控实现的权力攫取,成为古代政治权谋的经典案例。值得注意的是,赵高最终被子婴设计诛杀,恰好印证了《韩非子》"恃术不恃信"的统治悖论。

文章标签:

上一篇:战国时期的军事家族与势力分布 | 下一篇:汉朝与南越国的关系

陈馀败死泜水

秦朝陈馀

陈馀败死泜水是楚汉战争中的关键事件之一,发生于公元前204年。陈馀原为赵国丞相,与张耳同为反秦起义的重要人物,但因权力斗争与张耳决裂。汉高祖刘邦

董翳归附刘邦

秦朝董翳

关于董翳归附刘邦的史实,主要来源于《史记·高祖本纪》和《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董翳本是秦朝将领,在秦末乱世中成为项羽分封的“三秦”诸侯之一,

秦陵兵马俑的发现

秦朝秦始皇

秦陵兵马俑的发现是中国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其历史价值与艺术成就举世瞩目。1974年3月,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西杨村的农民在打井时,偶然挖出陶俑

秦朝政权迅速崩溃

秦朝秦朝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但其统治仅维系了15年(前221—前206年),迅速崩溃的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严苛的法治与高压统

赵高专权与秦末乱局

秦朝赵高

赵高是秦朝末年极具争议的关键人物,其专权直接加速了秦王朝的崩溃。作为秦始皇的心腹宦官,赵高凭借精通律法和机敏权术逐步掌控朝政,尤其在秦始皇死

赵高专权与朝堂斗争

秦朝赵高

赵高专权与朝堂斗争是秦朝末期政治腐败与权力倾轧的典型案例。以下从历史背景、权力攫取手段、政治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赵高专权的历史背景1. 胡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