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秦朝 >> 详情

董翳归附刘邦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7-26 | 阅读:6595次
历史人物 ► 董翳

关于董翳归附刘邦的史实,主要来源于《史记·高祖本纪》和《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董翳本是秦朝将领,在秦末乱世中成为项羽分封的“三秦”诸侯之一,其归附刘邦的过程与楚汉战争初期的局势密切相关。

董翳归附刘邦

1. 董翳的背景与项羽的分封

董翳最初为秦朝都尉,曾协助章邯镇压陈胜起义。巨鹿之战后,章邯投降项羽,董翳随之归顺楚军。项羽在公元前206年分封十八路诸侯时,将关中一分为三:封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董翳为翟王(辖上郡,今陕西北部)。这一分封旨在牵制刘邦,因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封地在偏远的汉中。

2. 刘邦还定三秦与董翳的归顺

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采纳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突然袭击章邯。在快速攻占陈仓(今陕西宝鸡)后,汉军连续击败章邯,迫使其退守废丘。同时,刘邦派将领分兵攻略塞国和翟国。司马欣、董翳因兵力薄弱,且项羽此时深陷齐国战争无暇西顾,于同年九月相继投降刘邦。董翳的归附使刘邦控制了上郡要地,为后续东进提供了战略纵深。

3. 归附后的历史记载与结局

董翳降汉后,《史记》未详细记载其后续事迹。据零星史料推断,他可能保留了部分王侯待遇,但未再参与重大战事。公元前205年刘邦彭城大败后,塞王司马欣复投项羽,而董翳是否再度叛变无明确记载。随着刘邦彻底平定三秦,董翳的历史角色逐渐淡出。

4. 史学视角的分析

董翳的归附反映了项羽分封体系的脆弱性。项羽以军功派分割秦地,却未能有效整合旧秦势力。而刘邦通过政治拉拢(如优待降将)和军事压力双管齐下,迅速瓦解了“三秦”联盟。此外,董翳的选择也凸显了秦朝旧部在楚汉之争中的现实考量——他们更倾向于依附能稳定关中的势力。

扩展知识

“三秦”地理意义:董翳的翟国辖上郡(今榆林一带),此地是抗击匈奴的前线,刘邦控制后为日后防御北方奠定了基础。

对比其他降将:与反复叛变的司马欣不同,董翳未再反汉,可能因其封地偏远、势力较弱。

董翳的身世争议:有学者推测其为秦将董翳的后裔,但缺乏实证;另有人认为“翳”可能是名而非姓。

董翳的归附是刘邦“还定三秦”战略的关键一环,不仅加速了关中统一,也为楚汉争霸中汉军获得稳固后方提供了条件。这一事件体现了刘邦集团善于利用对手内部矛盾的政治智慧。

文章标签:董翳

上一篇:豫让吞炭报主恩 | 下一篇:汉朝的地方行政体系

刘邦斩蛇起兵

秦朝刘邦

刘邦斩蛇起兵是秦末农民起义中的重要事件,体现了刘邦从平民到开国皇帝的传奇开端。这一典故出自《史记·高祖本纪》,但历史学者对其真实性存在争议,更

陈馀败死泜水

秦朝陈馀

陈馀败死泜水是楚汉战争中的关键事件之一,发生于公元前204年。陈馀原为赵国丞相,与张耳同为反秦起义的重要人物,但因权力斗争与张耳决裂。汉高祖刘邦

董翳归附刘邦

秦朝董翳

关于董翳归附刘邦的史实,主要来源于《史记·高祖本纪》和《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董翳本是秦朝将领,在秦末乱世中成为项羽分封的“三秦”诸侯之一,

秦陵兵马俑的发现

秦朝秦始皇

秦陵兵马俑的发现是中国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其历史价值与艺术成就举世瞩目。1974年3月,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西杨村的农民在打井时,偶然挖出陶俑

董翳归附刘邦

秦朝董翳

关于董翳归附刘邦的史实,主要来源于《史记·高祖本纪》和《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董翳本是秦朝将领,在秦末乱世中成为项羽分封的“三秦”诸侯之一,
友情链接